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9938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仁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A.儒家学派成为当时蔚然大宗B.孔孟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D.儒学已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鞥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法家思想,仁政并没有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故C项错误;D项是西汉武帝时期的确立的。所以答案选B。考点: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 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有()“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依据所学,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一统”的思想都对于今天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项属于三纲五常内容,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儒家思想的糟粕,故排除。故选A。考

3、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都是思想专制的体现,只是具体的方式不同而已,故D项正确;A项包含在D项之中;B项错误;C项不符合“焚书坑儒”。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演变4.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

4、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A.陆九渊B.李贽C.朱熹D.程颐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王阳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强调的是“心”的重要性,这显然与陆九渊的“心学”一脉相承,故A项正确;B项是批判程朱理学;CD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5.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包括()A.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 B.商品经济发展,“重商”思想占统治地位 C.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D.明朝内外交困,

5、危机四伏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明朝一直奉行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6.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A项反映的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未涉及推翻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

6、C项是经济上工商皆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项主要是对君主权威的否定;只有B项最符合题中要求,强调的是“民贵君轻”。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主共和 C.限制君权D.民为邦本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潮。明清之际产生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君主治理国家,不能一人独治,独治会用严苛的刑法,而君臣共治则

7、会使法律废弃不用。由此可见,顾炎武反对“独治”,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符合题意;A与材料不符;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D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是先秦的儒学思想。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8.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A.商品经济的繁荣B.民众对理想杜会的诉求 C.市民阶层的扩大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小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显然,清官循吏类公案小说的兴起折射出当时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故B项正确;AC项材料

8、中没有体现出;D项“趋同化”之说明显错误。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9.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是武经总要 泥活字版 转轮排字盘 架火战车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是由元代王祯发明;是明代发明的;因此符合“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不符合。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9、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宋代的科技成就10.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是,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比其他两者晚了很长时间。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直到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才发展成熟,市民阶层壮大科举考试占据中心位置阻碍了戏曲的发展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戏曲切入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考查说明历史事物的原因能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的“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说法错误;是戏曲文化发展的经济与阶级基础,符合题意;说法正确,是主要原因之一,符俣题意,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10、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戏曲的发展11. 隋唐是诗歌的王国,同样也是书法的盛世,下列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B.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柳公权、颜真卿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11、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隋唐书法12.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市民阶层的多样价值观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开始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 故B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项

12、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13.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A.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转轮字盘的发明和使用是在元朝,故A项不符合题意;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是在唐代,故B项不符合题意;设立内阁辅助皇帝处理国政是在

13、明代,故排除C项;柳永为宋代著名词人,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14.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办法时期创建的近代新式学堂,教学内容包含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但学生成员中却有大量科举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教育的产生中任然保留了大量传统教育因素,这体现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在

14、制度转型中的突出特征,故D项正确;A B C三项合义,材料无法直接表现。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15. 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 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大炮得用”。材料没有涉及他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

15、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材料中他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林则徐16.有学者认为“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完全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以下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B.西方的科学必将削弱儒家文明 C.批判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D.向西方学习应该全面而且彻底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