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89541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词的起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1词的起源 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 我们今天所说的词,是个狭义的概念,实际是指依照一定曲调(词牌)所填之词。即“因声以度词,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所以就本质含义来说,词应该是“曲子词”的简称。“曲子词”的称谓,最早见于欧阳炯(公元896971年)941年为花间集所作的序言中。“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至于其他称谓如“今曲子”、“曲子”、“长短句”、“诗馀”等,不能反映出我们今天所说的词之本质。需要注意地是先产生

2、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后来才出现了符合词的文体特征的称谓“曲子词”。词本来可以吟唱,曲本来可以弹奏,与我们现在的歌曲类似。至北宋末期,词、曲各自发展,逐渐分道扬镳。用于弹奏歌唱的曲谱部分渐渐流失,只剩下句读长短、平仄音韵的词牌格式,大量的词只可吟诵,不能再用于演奏和歌唱。但“依曲填词”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直到清代甚至今天都是如此。词的这个本质告诉我们词绝不是“长短不葺之诗”,也绝不是“诗余”。在宋代,词的创作领域大大拓宽,其创作数量和创作水平也是空前绝后。唐宋词以其熠熠生辉的高度艺术成就,奠定了词做为独立文学形式的存在地位。 二、词所依之声源于“燕乐杂曲” 既然词是依曲谱而填词,所以要探究词的起源

3、,就不得不探究一下曲谱的来龙去脉。中国古代遗留下的音乐,到南北朝末期已基本上流失殆尽。这一点不但可以从中国音乐史去考证,也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诗歌和音乐的密切关系来印证。比如诗经、楚辞(部分)、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诗歌,原来都是配乐演唱的。但在音乐发展变化中,旧的音乐不断消亡转化,新的音乐和新的歌辞不断产生,使得原来与旧音乐配合演唱的诗歌慢慢丢失了演唱功能,歌辞变为了纯粹的文字作品。诗经到汉代就只有少数勉强能唱,汉乐府到了南北朝时,多数都不能演唱了,南北朝至唐代所写的古题乐府诗,都只能诵读,而不再是可以演唱的歌辞。所以才有“房中旧曲,九代遗声,与夫“西曲”、“吴声”,并渐销歇于陈隋之际。”到了隋代(

4、公元581年618年),音乐又开始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西域乐的传入。隋书音乐志记载,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其中最重要的是龟兹乐)自周武帝时(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大量传入中土。在隋代,西域乐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隋自开皇初,文帝置七部乐,至大业中,炀帝增改为九部乐,分别为: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乐器工衣,于是大备。唐初因隋旧制,用九部乐。至唐太宗增高昌乐,又造燕乐而去礼毕曲,更改为十部: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统称为燕乐。声辞繁杂,不可胜

5、纪。乐府诗集记载“凡燕乐诸曲,始于武德、贞观,盛于开元、天宝,其著录者十四调,二百二十二曲。”可见隋唐间为“燕乐杂曲”创作的极盛时代。词所依之声源于“燕乐杂曲”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考证:其一,据崔令钦(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年间博陵人)所撰教坊记记载,开元以来“燕乐杂曲”,至三百馀曲之多;唐宋人填词,即多用其中“曲调”。其二,宋史乐志记载:“燕乐自周以来用之。唐贞观增隋九部为十部,以张文收所制歌名燕乐而被之管弦。宋初置教坊,得江南乐,已汰其坐部不用。自后因旧曲创新声,转加流丽。”其三,据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宋元间词人)所撰词源记载“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惟慢曲引近则不同。名

6、曰小唱,须得声字清圆,以哑筚篥合之,其音甚正,箫则弗及也。”其言协音之法,取正于哑筚篥,而筚篥(b l 又称悲篥、笳管、头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一种簧管乐器)出自胡,为燕乐中之主要乐器。其四,上世纪初,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藏书被发现,大量唐五代民间词曲重新问世,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但处乱世之秋多有散佚,其中大部分先后为伯希和、斯坦因所劫走。分别收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和英京博物馆。后经王重民(19031975)远渡重洋,收集整理而成敦煌词的辑本敦煌曲子词集,收录敦煌卷子中清理的唐五代词曲一百六十一首。上卷为长短句,中卷为唐人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下卷为乐府。其中所用词调大多可见于教

7、坊记。由以上四点可以肯定,词所依之声源于 “燕乐杂曲”。实际上,“燕乐杂曲”是隋唐以来主要音乐形式,词所依曲谱也只能来源于此。三、词在隋代萌芽 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词要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产生都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词的这个演变过程虽然也很繁杂,但根据它的产生过程的不同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民间创作、民间流传的民间歌曲时期。 这个时期,曲子词的创作还没有规律,修辞朴素,章法也显笨拙,但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宽广。演奏和歌唱者也都是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现举敦煌曲子词中两首,以观当时风貌。凤归云绿窗独坐,修得君书。征

8、衣裁缝了,远寄边虞。想得为君贪苦战,不惮崎岖。终朝沙碛里,已凭三尺,勇战奸愚。岂知红脸,泪滴如珠。枉把金钗卜,卦卦皆虚。魂梦天涯无暂歇,枕上长嘘。待卿回故里,容颜憔悴,彼此何如?定风波征战偻啰未足多,儒士偻啰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项羽翘据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第二个阶段是出现了上层人士偶尔创作曲子词的萌芽时期。这个阶段和第一阶段从时间上是有交叉的。词要成为一种固定的文体,离不开当时政治或文化精英阶层的参与,这个阶层既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又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些人的参与,可以使词的创作逐渐形成一定的体例,并可以逐渐地被当时的社会广泛接受

9、。在词的萌芽时期,就出现了上述特征,只不过词的体例还没有成熟和定型,只是具备了一些雏形。据考证。隋炀帝(即杨广569618)及其臣子王胄(字承基558613,琅琊临沂人。隋大业初为著作佐郎,以文词为炀帝所重。)的各两首纪辽东,可以看作“倚声填词”的先导。现列举如下:隋炀帝作:(其一)辽东海北翦长鲸(韵),风云万里清(叶)。方当销锋散马牛(句),旋师宴镐京(叶)。前歌后舞振军威(换韵),饮至解戎衣(叶)。判不徒行万里去(句),空道五原归(叶)。(其二)秉旄仗节定辽东(韵),俘馘变夷风(叶)。清歌凯捷九都水(句),归宴雒阳宫(叶)。策功行赏不淹留(换韵),全军借智谋(叶)。讵似南宫复道上(句),先

10、封雍齿侯(叶)?王胄作:(其一)辽东浿水事龚行(韵),俯拾信神兵(叶)。欲知振旅旋归乐(句),为听凯歌声(叶)。十乘元戎才渡辽(换韵),扶濊已冰消(叶)。讵似百万临江水(句),按辔空口镳(叶)。(其二)天威电迈举朝鲜(韵),信次即言旋(叶)。还笑魏家司马懿(句),迢迢用一年(叶)。鸣銮诏跸发淆潼(换韵),合爵及畴庸(叶)。何必丰沛多相识(句),比屋降尧封(叶)?这四首纪辽东都是一调两片四句,每片一韵,通篇七言与五言相间,虽然平仄还有缺陷,但已具备曲子词的体例雏形。所以说词在隋代已经萌芽。第三阶段是文人墨客广泛参与创作,曲子词的体例趋于成熟和完整,逐渐形成独立的文体时期。在唐代,著名的文人墨客中

11、,到底是谁最早依照“燕乐杂曲”曲谱而创作新词的,尚存在一定争议。黄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菴词客,宋建安人)所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以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是否为李白所作尚且存疑。胡适在“词的起源”中认为,“依曲拍为句”之词,始于刘禹锡、白居易。其代表作有刘禹锡的忆江南和白居易的春词。不管怎样,都说明在唐代中期,“燕乐杂曲”广泛流行,新的曲谱也不断涌现,社会对曲子词的需求不断增加,客观上促使文人走向词的创作之路。从白居易的“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刘禹锡的“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等诗句可以看出,为乐曲填写新歌词,在文人中开始形成风气。有了这样的基础,词在

12、晚唐终于走向成熟和定型阶段。这主要归功于温庭筠、唐昭宗、司空图、韩偓、皇甫松等晚唐词人,其中以温庭筠最为著名,贡献也最大。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太原祁县人。精通音律,诗词俱佳,以词著称。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诗词辞藻华丽,秾艳精致,文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被誉为花间派鼻祖,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在诗词上的成就,历代诗论家评价甚高,旧唐书文苑传称:“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称,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

13、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刘熙载艺概称:“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词发展到晚唐,在以温庭筠为首的诸词人共同努力下,其体例趋于完善定型,终于登入文学的“大雅之堂”, 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忆江南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笑亦含颦。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最后,关于词的起源历来争论很多,对于词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体也有争论。通过学习,个人的认识是:词是以民间歌曲为源泉,在隋唐文人的不断参与下,其创作体例,在隋代开始出现萌芽,在唐代后期趋于完善定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槐榆柳2013年12月3日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