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5778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莒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恶搞者已从过去的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

2、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狂欢。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要知道,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当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

3、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该如何挺立?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 “软实力”留下了“硬伤”。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的质疑。“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化根的行为。因为,“恶搞”

4、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为代表社会、文化良知的学者专家,理应耐得住寂寞,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端正学术操行,假如一味地“恶搞”文化,传播虚假、偏执的理念,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今天的学术研究、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商品化的冲击。“恶搞”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其实,背后是文化犬儒倾向。当我们把神圣、崇高统统打倒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守住精神家园呢?1. 下列对“恶搞”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B. 以

5、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C. 代表中华 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D. 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2. 下列不能作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 对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B. 当中国传统的文化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就会动摇。C. 国内学者对文化偶像的“恶搞”,不仅破坏了世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秩序,更给中国的 “软

6、实力”留下了“硬伤”。D. 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恶搞”文化会产生颠覆传统、质 疑权威崇拜的现象。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后,“恶搞”的大潮从“恶搞”的范围、对象到“恶搞”者身份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B. “恶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C. 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因为这会损害文化本身,更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在拔文化的根。D.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家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承担社会责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学术操行,不伤害文化的尊严。

7、【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A“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错原文是“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B 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娱乐圈的人和事” C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2. D 说的是“恶搞”的正面影响。3. C 说的太绝对。“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

8、“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

9、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

10、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

11、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

12、、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如司空曙的新蝉、姜夔的惜红衣,使文章具有风格典雅,意蕴深厚的艺术效果。B. 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义悠长。C. 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D. 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作者觉得哀怨凄婉,联想到离别与伤逝。熟读姜夔的词后,才豁然开朗。E. 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13、“禅”境。5.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句话意思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悟?【答案】4. CE 5. 理解: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了生命的快乐。(意思对则可)感悟:可结合“化蛹为蝶”的精神来谈,入手角度,如:执著与坚毅、乐观与豁达、生命历程、生命的价值、淡定从容、量变与质变、基础与飞跃等。例:蝉的生命形式,体现了一种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能因为外在事物而或喜或悲,感悟人生,保持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在实践的角度去历练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挖掘个体潜力,体现生命价值;拿出心灵深处的坚韧、持久、深刻,才能奏

14、响生命的最强音,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解析】试题分析:4.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b项,“有一种清空风格”错。当时作者只是觉得哀怨凄婉,后来经历丰富了,特别是熟读了姜夔的词作后,心中才豁然开朗。“清空”是姜白石的一贯风格。d项,心境理解错。“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与文意不符。认真阅读第段可以看出,此时应该是闲适从容的平常心态,即“禅”境。E项,“先抑后扬”错。文中开篇写了古人对蝉鸣的不同感受,但并不是“抑”,而是为下文写闲适从容的心境作铺垫。作者对“蝉声”的描写,主要是借蝉抒发情怀,结尾处已表明作者的态度。【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

15、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熟读文本,对文本的内容和技巧有所把握,比如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语言上呈现什么特色,文章借所写的内容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以什么为线索,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然后分析选项,看选项是针对什么身体,比如BD两项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E项是对文章技巧的把握。5. 题干要求“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这是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解答“无想”的含意,这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无想”即为没有欲望、需求的超然境界。然后再看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在结构上,依据句意和位置(第段),可以推断具有总结上面两段的作用。【考点定位】体会重

16、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无想”的含意,二是“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该句所在的位置,考生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无想”就是什么都不想,自然是指淡泊情怀。根据上下文语意,可以看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应是“总结上文”。6. 题干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的理解与感悟”,这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和认知能力,带有探究性质。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注意“尊敬”“唱响”“礼赞”等关键词。谈感悟时可以从“漫长而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