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目标定向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84376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管理)目标定向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目标管理)目标定向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目标管理)目标定向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目标管理)目标定向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目标管理)目标定向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标管理)目标定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管理)目标定向(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目标定向本章“目标定向”是引领学习者进入安全学习的第一步,我们将通过访谈沟通,帮助大家明确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要求;通过对于入学前现场行为和岗位胜任特征指数的评定,发现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差距,确定本次入学的学习目标;最终,通过综合评定环节,为每位学员设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让学习课程更符合学员的需求并塑造出更关爱自己、关爱安全的学员。【学习目标】l 识记个人岗位职责岗位安全要求l 理解目标定向的作用安全学习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意义个人违章表现及深层原因l 掌握个人岗位职责及安全要求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安排】环节内容形式时间安全文化与智慧矿山安全文化与智慧矿山

2、的关系,安全生产与安全系统管理的联系PPT授课1天安全心智定向安全心智的内涵,安全认知、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的重要维度访谈、案例分享、小组讨论、测验综合定向入校安全指数评估,安全心智培养计划制定互动教学【学习时间】:1天第一节 安全文化与企业信息全面化你知道吗l 企业为什么要推行安全文化建设?l 您了解企业全面信息化对安全文化的影响么?一 安全文化1. 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这一术语起源于核工业,继1979年的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得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为缺乏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从此,安全文化这一术语语逐渐出现在各种

3、安全管理研究与事故调查报告中。研究者将安全文化描述为一个导致事故的管理组织和社会因子的综合体。安全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制,表现为单位的政策和管理者的活动;二是员工响应上述体制过程中所持的态度和思维。安全文化的成功也取决于该两方面的因素, 即政策和管理方面的以及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和能力。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安全文化体制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个体)就他们在安全上所承担的不同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划分。外层的是那些可观察的行为与人工产物, 包括规章制度、故事、仪式、习语等;中间层次是信念与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内在意向,是潜在的,但个体能够明确意识

4、到,并且可以从各种行为中推测出来;最深层次的则是基本意会,即心智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意识,个体意识不到,但已经成为想当然正确和合理的。美国心理学家Schein认为,实际上是基本意会(心智模式)在指导人们的行为,告诉人们如何观察、思考和感知事物。至于安全态度、行为、组织实践等等都是基本意会(心智模式)在各个层次、各个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表达。在类似煤矿开采这样高风险的组织行业,这些意会不一定就是针对安全问题的,但决定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看法。例如, 如果一个人认为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无效的, 那么他对安全规章制度也就会持否定态度。因此,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改善和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心智模式。2. 安全文化

5、建设对安全管理的启示文化是组织共享的信念与基本意会,人们会把组织的一些观点和做法认为是想当然的,并加以无意识的运用。同时,文化也通过社会互动与学习对内整合。一个组织具有良好文化, 管理者和员工都能很好地融入进去, 将会产生更强的组织承诺,运行更有效率, 也会有更好的效益。煤矿企业安全事故是不可预见的,但可以预防。安全事故本身的动态特性说明了规章制度在预防事故中的刻板性,而安全文化是贯穿各种预防措施和预防环节中的有效因素。安全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使员工行为能够规范到期望的方式;安全文化具有参照框架作用,能够指导组织中员工的行为,减少人们的焦虑;安全文化产生粘合作用,使员工具有一种归属感和统一感;安

6、全文化具有防御机制,维持组织的稳定与连续。Wilpert和Klumb认为,安全文化比规则更重要,在复杂的动态系统中,组织的安全规则不可能预见到新的意外情况,通过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将操作者的行为变组织控制为社会控制。因此,预防、控制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改善员工安全心智模式的根本途径在于安全文化的实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早就明确提出:“技术的可靠性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的因素就是安全问题的主要方面, 正是有了安全文化,人-机才能更好地结合”。实践也证明了在现代工业中,安全文化确实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在谈及煤矿安全时, 矿长有一段堪称经典的诠释:“如果说煤矿的安全,一年靠的

7、是机遇,三年靠的是侥幸,,五年靠的是管理,那么十年八年则要靠安全文化的加盟和支持。技术可以仿制,管理可以引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却只能产生于企业内部”。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煤矿工人同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因此,它对于预防事故具有战略性意义,它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在我国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现, 安全法规、规范、规程难以全面落实, 安全方针难以深入贯彻,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是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集合体,其要点是改善人的安全心智模式。安全文化不是安全行为的简单综

8、合,而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有关安全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是更侧重于构造、理解、规范安全行为的意识体系。安全文化最终体现为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通过人的潜意识来约束和控制人的行为和关系,养成正确的心智模式,推动个体重视和改进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是实现复杂社会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基础和前提。3.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的人机环管理念人机环管四因素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危险性、设备危险性、作业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可靠性分析,从系统固有危险性、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现实危险性三个方面,建立综合的系统安全分析

9、评价方法。它在我国机械、化工、航空、地质、冶金、煤炭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应用。该方法在工艺设备比较规范、操作人员比较稳定、管理档案及统计数据比较齐全的条件下有较高的置信度。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告诉我们,煤矿安全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是综合人、设备、技术、环境、管理、经济目标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具有随机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且安全问题之间大多表现出多维非线性关系。因此,要想更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必须要采用人机环管综合作用的“大安全”理念。只有企业领导和员工都拥有安全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和价值观,所有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思想、行为和危险源才可以得到有效预防、控

10、制和治理。只有让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服务于企业和员工,才能保证企业及员工获得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 如何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文化的特性之一是稳定性, 既有的文化必然对变革产生阻力。推进组织的安全文化的计划应该考虑到个体原有的长时间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要改变这些稳固特征需要一个长期的坚定不移的规划。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是积极安全文化形成的基础。实际上,那些想要迅速改变安全文化的措施往往是强化了原来的信念,最终导致变革的失败。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应该采取阶段性步骤, 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评价已有的安全文化状况,辅以安全检查,分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员工的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以

11、及员工原有的心智模式的强度。其次,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并在整个组织实施。这需要以下管理模式的转变:1)从以惩罚为主消极的失效导向转变为以奖励为主的成就导向;2)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行为;3)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卷入;4)从严格的个人倾向转变为互倚的团队协同;5)从条块分割转变为系统取向;6)从发现错误导向转变为发现事实导向;7)从反应性管理转变为前馈性管理;8)从仓促决定转变为持续提高;9)从安全第一的口号转变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第三,组织动员。改良计划需要人人对这一计划成功实现的承诺,这是安全文化计划落实的根本保证。第四,组织干预。或者根据安全文化计划全面实施,或者根据安全文化

12、评估的结论在各个维度上分别进行改变。促成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组织学习。组织成员利用共享的经验,共同讨论问题,一起解决模糊情境的问题,一起潜心于组织生活当中,从而学习并改变他们传统的典型的行为方式。第五,在组织干预和学习的基础上,按照心智模式培训的七步法,一步一步重塑员工原有的心智模式;第六,评估安全文化计划的效果。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后安全文化在各种指标上的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地进行反馈和改进计划。第七,巩固安全文化计划的效果,实现安全水平的持续提高。最终达到相互信任的沟通、对安全重要性的共同认识、对有效预防措施的信心的积极安全文化。二 全面信息化管理与5F协同管理法1.全面

13、信息化管理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组织所处的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和富于变化,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生产力,全面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EI)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及其管理各项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设备,辅以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化通讯系统等手段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五个方面:生产

14、过程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信息化以及生产要素信息化。2.全面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的影响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目标、结构、人员、技术和组织文化等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各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技术层面上看,企业信息化无疑会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效能,但是企业信息化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要受到外界环境、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权利分配、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但从一个具体企业组织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结果还要看企业的内外环境以及当时的具体条件,特别是原来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权利分配与企业文化。每一个企业组织在这些方面各

15、具特点, 必须要有针对的加以分析。从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生产的角度看,一方面,信息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包括通信、人工、办公耗材等费用以及管理、采购、生产、营销、服务成本等内容;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效率,信息化的通信平台可以方便的传输包括文字、图表、声音、视频等多种数据,同时,企业内的文档、资料、图片甚至生产指令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传输,比传统的通信方式更加有效率。另外,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结构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首先,使企业结构柔性化。信息化的低信息传输成本和高效的即时通信使得组织的结构变得松散和灵活。组织的员工按照其专业和特长自身形成工作单位,而在面向一个项目的时候,将这些单位按照需要进行组合

16、, 从而实现了更加具有柔性的组织结构。达到人尽其用,灵活安排的目的。其次,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大大促进了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效率, 使得扁平化组织成为可能, 而在组织实现了扁平化之后, 大量的原管理中层被精简,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再次,组织结构虚拟化。组织之间或者企业之间为了同一个目标,依靠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组成一个临时的,可能是跨越空间的合作组织或者企业。最后,在全面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组织文化也会呈现出如下的变化:(1)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信息化的条件下,旧有的文化和信息化产生了矛盾,新的操作习惯和新的规范必须养成。这就要求企业的组织文化从原先的尊重习惯、尊重经验, 转变到尊重标准和尊重规范。(2)知识化。在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内部信息流通加快,为组织的文化可以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