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78246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德惠三中_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德惠三中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一、阅读(50分)(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 东临碣石,。(曹操观沧海)2.,。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君问归期未有期,。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5. 王安石的江上中有“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与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论起意境之开阔,哲理之深邃,王诗则略逊之。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千古离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7. 杜牧诗辞采清丽,风调俊爽,却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在赤壁一诗中,

2、他以形象思维代替逻辑思维,借用三国时期的人物抒写议论,表达历史兴亡之感。这两句诗是:,。8.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天祥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过零丁洋一诗中,以“?”一句,表现了大丈夫的崇高精神境界,为后世传诵。(2) 文言文阅读(15分)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3、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 本文选自

4、 ,本书是西汉 编辑整理的。(1分)10.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修八尺有余 ( ) 孰视之 ( )面刺寡人之过( ) 王之蔽甚矣 ( )11. 本文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可以说恰如其分。请你谈谈本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用。(2分)12. 用自己的话回答,邹忌从妻妾客的话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由此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13.古代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可见臣子向君主进谏未必都会成功。本文中邹忌采用了怎样的进谏艺术,使进谏取得了成功?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3) 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关于父亲母亲的记忆孙犁(一)母亲的记忆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

5、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 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 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 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

6、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从庙里求来的。” 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了。 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

7、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 “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二)父亲的记忆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8、。 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

9、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 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我到地委机

10、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 “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1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作坊( ) 熬到( ) 周济( ) 享年( )15.在乡下,妇女

11、打牌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是要被尽力阻止的。可是,爷爷却主动要母亲出去和人们斗纸牌,这是为什么?(3分)16.母亲的记忆的段,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17.母爱至伟,言为心声。本文中母亲的语言并不多,但句句渗透真情。请细细品读下列母亲的话,体会里面包含着母亲怎样的感情。(以下两句任选其一)(4分)(1) 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2) 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 “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18.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

12、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以下二句任选其一)(4分)(1) 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2) 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19.试分析父亲的记忆中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0.从记叙顺序上讲,父亲的记忆中第段属于补叙,也就是在叙述完整体事件之后,再加以补充。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请分析本文补叙部分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4分)二、作文(50分)21.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作文(1)回忆是一朵永不凋零

13、的花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告诉孩子:做的每一幅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告诉孩子:你每画的一幅画,都扔到这个纸篓里,无论你对他满意还是不满意。 三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称赞;第二个孩子的画一纸篓一纸篓地倒掉了,人们只能看到他手头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三十年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不感兴趣了,而第二个孩子却横空出世,震惊画坛。 分析: 这则材料主要的感受点应围绕着两个母亲的做法与孩子的成

14、功展开的。与第一个孩子将画贴在墙上相比,第二个孩子的“纸篓”、“扔”含义是:对自己的画不满意。第二个孩子坚持不懈地创作追求。 提示:成功需要含辛茹苦、永不满足、坚持不懈地创造。作文要求: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不少于600字。八年级上语文答案一、阅读(5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句1分。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此句不得分)1、以观沧海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课内文言文(10分)9、战国策 刘向(共1分)10、长,这里指身高。通“熟”,仔细。当面。蒙蔽。(共2分。每点0.5分)1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交代了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共2分)12. 直言不易,居高位者易受蒙蔽。头脑冷静,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的人。(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13、邹忌用家事类比国事,以小见大,浅显易懂,巧妙委婉地使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答“设喻说理”也可。)围绕“说话要讲究艺术”来答即可。(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3) 现代文阅读(25分)14.zu o j xing(共2分,每空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