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78190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卷高一地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 空中飞行的飞机 B. 着陆的“神舟七号”飞船C. 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二号” D. 地月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其中空中飞行的飞机、着陆的“神州七号”飞船都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二号”是卫星,是天体,C对;地月系是天体系统,不属于天体,D错。2.关于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

2、的圈层C. 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答案】B【解析】【详解】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对。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C错;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D对。下图为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 如图所示,地球A. 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B. 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C. 自转角速度地大于地D. 自转线速度地大于地4. 图中四地A. 白昼长度由长到短依次是B. 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 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D.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答案

3、】3. D 4. D【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代表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A错误;此时公转的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了两极点外全球相等,所以角速度相同,C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除了极点外,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则线速度大于地,D正确。【4题详解】此时为夏至日,昼长从北极地区向南递减,所以白昼由长到短是,A错误。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纬度是45N,则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分别是,B错误。夏至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短的是,白昼逐渐变长的是,C错误。该日后三个月内太阳向南移动,逐渐靠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是,

4、D正确。【点睛】纬度分布规律主要规律纬度分布规律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递增规律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5.下列选项与下图中、最符合的是 A.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 风化作用、

5、外力搬运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答案】C【解析】【详解】是把大岩石变成碎屑,所以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等。是把碎屑转变为沉积物的过程,所以为搬运作用。C对。6.读下面某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图甲)及世界某地区图(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图所示海域与乙图所示地区都位于北半球B. 甲图中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C. 甲图中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D. 乙图中M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甲图呈逆时针,是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乙图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A错;甲图中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都是补偿流,但洋流是暖流、M

6、洋流是位于非洲的西海岸,是加那利寒流,两洋流性质不相同,B错;甲图中洋流是补偿流也是寒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C对;乙图中M洋流是寒流对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错。7.读下图“某同学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变成岩浆岩,故错;B标注错误。8.2019年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月1日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

7、移动。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以此推理全球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相互具有联系性知识内容的归纳与总结。读“黄果树瀑布”图,回答下面各小题。9. 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10. 该景观的主体部分,其形成的能量来源是A. 太阳辐射能 B. 重力能 C. 水能 D. 生物能【答案】9. C 10. A【解析】【9题详解】图中显示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四个圈层故选:C【10题详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体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11.下列关于

8、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相关的是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C. 海拔高,气候寒冷 D.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答案】C【解析】【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等【详解】青藏高原地区因为其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被削弱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较少,降水少,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的辐射丰富。故选C,ABD错。【点睛】影响某地区的太阳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正午太阳

9、高度角越大,昼长越长,太阳辐射量越丰富;地形地势,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丰富;天气状况,晴天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 夜晚M地的风向为A. 东南风 B. 东北风C. 西南风 D. 西北风13.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A. 人类活动差异 B. 降水差异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 高低差异【答案】12. C 13. C【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夜晚M地位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地表迅速降温空气下沉自近地表形成高压。绿洲相对降温幅度小,近地表

10、形成低压,故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C正确。【13题详解】造成风向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C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华北地区迎来了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偏低。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A. B. C. D. 15. 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会导致A. 增强 B. 增强C. 减弱 D. 增强【答案】14. B 15. D【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读图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一部分来自于大

11、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另一部分来自于地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所以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图中由太阳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由地面指向大气,因此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题分析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表示

1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当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中的杂质和尘埃增多,则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增强,即会增强,D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即会减弱;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会减弱,即会减弱,B错误;大气中的杂质和尘埃增多,晚上,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大,C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以雾霾天气的出现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有较高的读图能力,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解题,此题难度不大。下图为我国某水库一年中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该水库可能位于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

13、区C. 华南地区 D. 江淮地区17. 该水库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 3月 B. 7月C. 8月 D. 9月【答案】16. A 17. D【解析】【16题详解】本题主要靠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特征。水库具有调蓄功能,丰水期,河流水量大,湖泊通过蓄水削减洪峰,枯水期河流水量减小,水库放水,调节下游水量。读图分析可知,该水库在3月份和7、8月份时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此时水库主要为蓄水期,那么此时河流应该处于丰水期。由此可见该河流存在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积雪不易融化,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从而会形成春汛;7、8月份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进入雨季,形成夏汛。因此A正确;

14、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温度高,融化量大,从而形成夏汛,B错误;华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较长。没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之分, C错误;江淮地区在六月份受梅雨的影响,为汛期,7、8月份受伏旱的天气影响,降水较少,为枯水期,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当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时,水库水量是增大的,春季补给量较小,水库的水位不会达到最大,夏季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时间。图示67月的入库水量都大于流出水量,则水库蓄水量不断上升,9月之后,流出水量开始大于流入水量,则水库蓄水量开始下降,故9月时水库蓄水量达到最高值。故选D。点睛:本题以我国某水库一年中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的变化情况为背景,考查我国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及汛期,水库对河流的调节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结合不同补给水源的补给量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即可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8. 上面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A. 和ab B. 和cdC. 和ad D. 和cd19.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图中地气温最低 B. 乙图中的a地可能是阴雨天气C. 甲图中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 乙图中的c地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