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677572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纲辨证与护理 曲靖市中医院内一科李荣红 1 八纲 即表 里 寒 热 虚 实 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 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 病邪的性质及盛衰 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 加以综合分析 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掌握了八纲辨证 就能将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加以概括 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什么是八纲 TJESH 2 中医学在历史上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即任何一种疾病 从疾病的类别来说 不属于阴证 便属于阳证 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 不在表 就在里 或半表半里 从疾病的性质来说 不属于寒证 便属于

2、热证 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 正气虚的称为虚证 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 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 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 即表 热 实证为阳证 里 寒 虚证为阴证 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 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 由浅人深 认识疾病的本质 TJESH 3 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质做出纲领性的辨别 但是 这不意味着八纲辨证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 截然地划分为八个区域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 绝对对立 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 错杂 可有中间状态 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 虚实夹杂 寒热错杂 表证入里 里邪出表 寒证化热 热证转寒 实证转虚 因虚致实

3、等 因此 临床辨证时 不仅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 更应把握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综合性的分析考察 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 正确地认识 以便为治疗和护理指出方向 TJESH 4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 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 躯壳为表 脏腑为里 脏与腑相对而言 腑属表 脏属里 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 经络属表 脏腑属里 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 皮肤为表 筋骨为里等 因此 对于病位的内外深浅 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般而论 从病位上看 身体的皮毛 肌腠 经络相对为外 脏腑 骨髓相对为内 因此 从某种角度上说 外有病属表 病较轻浅 内有病属里 病较深重 从

4、病势上看 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 是病势逐渐增重 病邪由里出表 是病势逐渐减轻 因此 前人有所谓病邪入里一层 病深一层 出表一层 病轻一层的认识 一 表里辨证与护理 TJESH 5 一 表证表证是六淫 疠气 虫毒等邪气经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 卫气 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具有起病急 病情较轻 病程较短 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临床表现 恶寒 或恶风 发热 头身疼痛 脉浮 苔薄白 常兼见鼻塞流涕 喷嚏 咽痛 咳嗽等症状 由于邪气性质不同 人体正气差异 表证有表寒 表热 表虚 表实之分 其主要鉴别如表 TJESH 6 表证鉴别表 TJESH 7 护治原则 辛散解表 护

5、理措施 1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寒热 汗 舌苔 脉象的变化 以区别表寒 表热 表虚 表实证 表寒证 无汗 恶寒重 发热轻 苔薄白 脉浮紧 表热证 恶寒轻 发热重 或有汗 苔薄黄 脉浮数 表虚证 恶寒或恶风 有汗或微汗 苔薄白质淡 脉浮细无力 2 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环境安静 病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忌寒凉闭汗或汗出当风 以免邪遏于里不得外达 注意随病情以及气候的变化增减衣被 汗湿衣服及时更换 患者一般应注意休息 症状较重者应卧床 愈后应注意经常锻炼身体 以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TJESH 8 3 饮食调护宜食清淡 细软 易消化食物 忌肥甘油腻 生冷之品 以免恋邪伤正 表寒证 可用姜 葱 蒜 胡椒

6、等作为调味品 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 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 要注意避免病人吃得过饱 4 用药护理解表发汗药多属于辛散之品 不宜久煎 药宜加水浸透后武火急煎 沸后5 10分钟即可 药宜温服 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 汤 以取汗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 以微汗为宜 不可过汗以免伤及正气 如汗出热退 表解身凉 不必再进解表药 汗出不彻 寒热不退 为表证未解 应继服解表药 如汗出过多 应停服解表药 年老体弱者发汗过多易出现虚脱 5 对症处理头痛者可针刺合谷 太阳 风池穴 或耳穴压脑 额 枕 神门 每次取2 3穴 无汗 发热者 在服药同时可配合针刺曲池 大椎 合谷等穴 表寒证 可推拿背部

7、膀胱经 咽痛 口干者可用芦根30 60g煎汤代茶或冰硼散吹咽喉部 TJESH 9 TJESH 10 TJESH 11 里证鉴别表 TJESH 12 护治原则 以 和里 概括 可根据寒 热 虚 实等具体病症的不同 分别选方用药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如实热证病人应注意观察发热 神志 汗出和脉象变化等 2 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应安静整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随病情的不同以及气候的变化增减衣被 注意休息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 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 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轻重 体质强弱 鼓励其做适当的活动 如打太极拳 做气功等 以利病情恢复 TJESH 13 3 情志护理由于

8、病人的性格 病情 环境 经济条件 家庭情况等不同 造成病人的思想情绪也不一样 为此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有的放矢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如危重病人 多悲观失望 则要给予其鼓励 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 帮助洗脸 擦浴 洗脚等 使病人感到温暖 部分或全部失去生活自理的病人 精神压力很大 忧心忡忡 护理人员则应满腔热忱 耐心地做好护理工作 对意志脆弱 多愁善感 焦虑不安者 护理人员必须因人而异 做好思想工作 以促使其疾病早日痊愈 4 饮食调护根据不同的病症给予不同的饮食护理 里寒者 饮食宜温热 忌食生冷 邪热内盛者 应适量饮用绿茶 西瓜汁 绿豆汤等 以清热生津止渴 阴液亏虚者 可多食滋阴

9、养血等食品 5 对症处理腹部冷痛 可艾灸神阙 气海 关元及足三里 大便秘结 可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高热者 可针刺曲池 大椎或三棱针放血 或刮痧 以清内热 TJESH 14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病邪有阳邪和阴邪之分 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 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 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 均可表现为热证 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 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 均可表现为寒证 即所谓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这也说明 从病邪的属阴属阳或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 所得寒证 热证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一 寒证寒证是指感受寒邪 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二

10、寒热辨证与护理 TJESH 15 临床表现 恶寒 畏冷 肢凉冷痛 喜暖 口淡不渴 倦卧 痰 涎 涕清稀 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 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 脉迟或紧等 护治原则 温以祛寒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面色 寒热喜恶 肢体温凉 口渴与否等情况 另外要注意舌象 脉象以及涎 涕 痰 尿 便等排泄物的观察 2 生活起居护理病人居处宜向阳 通风 洁静 室温应适度偏高 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忌冷 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加盖衣被 3 情志护理对病程长 病情较重的患者 要注意安定患者的情绪 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以保持气机调畅 TJESH 16 4 饮食护理寒证患者宜温热性饮食 忌生冷 卒中寒邪所患的表

11、寒证或里寒证 可用姜糖水趁热服下 或在食用的菜蔬中多加些姜 葱 胡椒粉等辛散之品 以助驱邪外出 虚寒证患者 可食用温补类药膳 以助阳散寒 5 用药护理寒证多用辛温燥热药 应中病即止 以免辛热之品过用伤阴 药宜温服 6 对症处理可配合针灸 热敷 推拿等方法以助驱除寒邪 如风寒痹证患者 除应注意局部保暖外 还可用针灸 拔火罐等方法解除关节疼痛 TJESH 17 二 热证热证是指感受热邪 或阳盛阴虚 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 喜凉 恶寒喜冷 口渴欲饮 面红目赤 烦躁不宁 痰 涕黄稠 小便短黄 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干燥少津 脉数等 TJESH 18 寒证 热证四诊鉴别比较表 TJES

12、H 19 护治原则 清热泻火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观察发热 汗出 神志 食欲 二便 斑疹 出血 舌苔 脉象等 另外 观察是否有真寒假热 真热假寒的出现 2 生活起居护理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凉爽通风 温度适宜 清洁卫生 患者衣被应勤更换 里证热重者 可予冷敷 对感受时邪疫疠的病人 要采取隔离措施 防止相互染易 高热神志不清者 要注意预防褥疮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情志护理热证病人情绪易于激动 应注意安定其情绪 以利康复 TJESH 20 4 饮食护理饮食宜新鲜清凉 忌食辛辣 滋腻动风之品 烦热口渴者 可多饮清凉饮料 或多食西瓜 梨及蔬菜等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TJESH 21 5

13、 用药护理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 其煎煮之法 视药物不同而有别 如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 一般药物每日一剂 分上下午各一次服 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加服一剂 每日四次分服 服药相隔时间约3小时左右 6 对症处理高热患者 除用冷敷外 还可用冷盐水灌肠或针刺大椎 合谷 曲池以清热 热扰心神者 可用紫雪丹或安官牛黄丸等以清热开窍 热毒内盛 腑气不通者 可服用生大黄浸液以通便泻火 咽喉肿痛 口舌糜烂者可用锡类散 冰硼散等吹喉及口 若温热之邪内迫营血 出现耗血动血之鼻衄 齿衄 呕血 便血等 可用云南白药 三七粉 白及粉等随症处理 TJESH 22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

14、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素问 通评虚实论 说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实主要指邪气盛实 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由于邪正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 所以分析疾病中的邪正虚实关系 是辨证的基本要求 故 素问 调经论 有 百病之生 皆有虚实 之说 通过虚实辨证 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 为治疗提供依据 三 虚实辨证与护理 TJESH 23 一 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 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的一类证候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 阴液 精 血 津液等 故阳虚 阴虚 气虚 血虚 津液亏虚 精髓亏虚等 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临床表现 由于虚证有气 血 阴 阳虚证等多种证候

15、的不同 所以临床表现极不一致 很难概括全面 常见有 面色苍白或萎黄 精神萎靡 身疲乏力 心悸气短 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 自汗盗汗 大便溏泄或滑脱 小便频数或失禁 舌质淡嫩 少苔或无苔 脉虚无力等 护治原则 补虚扶正 温阳益气 养血滋阴 TJESH 24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神 色 形态 汗出 疼痛性质 二便 舌象及脉象的变化 以区分表虚 里虚 虚寒 虚热等 如精神不振 面色淡白 少气乏力 畏寒肢冷 腹痛喜按 大便溏薄 小便清长 舌质淡嫩 脉微或沉迟无力为虚寒证 心烦不眠 口燥咽干 潮热盗汗 大便干结 舌红 脉细数为虚热证 2 生活起居护理虚证患者居处宜安静 空气新鲜 光照充足 温湿度

16、适宜 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 防止感冒 要适应四时变化 生活有规律 做到起居有常 注意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病重者应静卧休养 避免过度疲劳 对大小便失禁病人要及时更换床单衣裤 以免损伤皮肤发生褥疮 指导患者结合自身情况 选择锻炼方式 以增强体质 TJESH 25 3 情志护理虚证患者体弱 病程长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工作应主动热情 态度和蔼亲切 应鼓励他们乐观 开朗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恼怒 抑郁 思虑等精神刺激 4 饮食调护应根据气 血 阴 阳亏损的不同 分别给予相应的饮食调护 以加强营养 阳虚 气虚 血虚病人 宜食温补之类的膳食 如肉 蛋等 忌寒性食物及生冷瓜果 阴虚或血燥的病人 宜用清补之类的饮食 如百合 银耳等 忌辛辣 油炸 煎炒等温燥动火伤阴之品 5 用药护理虚证患者 服药时间长 有厌药心理 故中药应浓煎 可少量多次服 服药应在餐前或餐后1 2小时温服 以免影响食纳 6 对症处理虚寒腹痛可予热水袋热敷 或艾灸关元 气海 足三里等穴 或拔火罐止痛 若脾虚所致之腹胀可用小茴香温熨腹部或灸中脘 足三里 天枢等穴位以温阳行气 虚证发热不宜冷敷 TJESH 26 二 实证实证是对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