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77154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18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地方卷 2016年江苏卷 25 26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 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 2题 1 双选 与2003年相比 2013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 供水总量增大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 双选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解析 解析 本题组考查南水北调的背景及影响 考查考生读图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 读图可知 2003年供水总量数值为35 8 用水总量数值也为35 8 二者正好平衡 说明水资源没有被循环利用 2

2、013年供水总量数值为33 3 用水总量数值为36 4 用水大于供水 说明有部分水得到循环利用 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2003年供水总量数值为35 8 2013年供水总量数值为33 3 说明供水总量减小 与2003年相比 2013年环境用水明显增加 生活用水明显增加 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减少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变化来看 环境用水增幅最大 第2题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 但是没有解决 用水的使用成本增加了 AC AD 2014年浙江卷 1 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 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

3、路图 完成3 4题 3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 C D 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 解析 D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概况及影响 考查考生读图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将长江下游的水调入华北地区 调水会使调入区的地下水水位上升 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调水可

4、以增加丙地运河的水量 有利于改善运河的航运条件 根据图中海拔信息 丙至戊段海拔先升高后降低 故丙地至丁地河段不能自流引水 调水可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第4题 从长江调入的水主要用于北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 水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长江的水质问题一定会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2015年广东卷 41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 由微山湖 昭阳湖 独山湖 南阳湖组成 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 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 电力 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1 5 题 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 南四湖湖盆狭长 总体呈走向 部

5、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 主要原因可能是 2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 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 1982 2012年间 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 3 分析1982 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 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5 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 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 西北 东南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沿途用水过度 2 湖泊台田鱼塘 3 农业用地增加 开辟为水稻田 台田鱼塘 建设用地增加 修建人工水渠及水库 4 增加水量 扩大湖水面积 调节气候 缩小温差 增加空气湿度 利于保护生物栖息地 生物

6、多样性 5 调整工业结构 限制造纸等污染企业的规模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实行清洁生产 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 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 污水先处理后排放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沿岸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 解析 第 1 题 主要从图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断 河水断流的原因有补给量小 主要是降水少 消耗量大 沿途用水量大 等 第 2 题 从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入手判断 第 3 题 从图示各景观的面积变化可知人为活动对沼泽的影响 第 4 题 湖泊水量和面积的增多 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 生物等产生影响 进而对通航条件 养殖及旅游业带来有利影响 第 5 题 从污染物的排放 相关法律法规及环保意识提出措施 答案

7、解析 全国卷 答案 解析 2018年全国 卷 1 3 1994年 我国M公司 服装企业 在浙江温州成立 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 3题 1 1996年 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 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B 降低人工成本C 缩小规模D 加强合作2 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 主要是因为上海 A 基础设施好B 交通便利C 销售市场大D 信息通达3 从发展过程看 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打造自主品牌B 扩大生产规模C 产品款式多样D 增强国际影响 A D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查考生读图 调动和运用知识 知识迁移及综合思维的能力 第1题

8、读图可知 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 1996年M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 这说明产品由代工厂生产 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加经济效益 第2题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 技术水平高 信息通达的城市 M公司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 可充分利用上海信息通达度高的优势 快速获取市场信息 得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第3题 根据材料可知 M公司1995年开设第一家专卖店 到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充分说明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1996年该公司即关闭了自有生产厂 题目信息没有体现产品款式和国际影响等方面内容 2016年全国 卷 2 3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 瓷都 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

9、中心 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 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 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 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4 5题 4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 产业结构调整B 原材料枯竭C 市场需求减小D 企业竞争加剧5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 资金充足B 劳动力成本低C 产业基础好D 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 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4题 陶瓷产业是高污染产业 由于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 地价上涨

10、 环保压力等因素促使该主产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进而促使该主产区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第5题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 瓷都 技术水平高 制瓷历史悠久 所以其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产业基础好 资金 交通是佛山的优势 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不是因为劳动力因素 答案 解析 A C 2016年全国 卷 3 5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6 8题 6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D 技术水平7 20世纪90年代末 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 但

11、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 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B 技术水平高C 劳动力素质高D 基础设施水平高8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 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 加大政策支持 吸引日资回归B 进口越南产品 替代国内生产C 扩大生产规模 保持价格优势D 加强技术研发 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 解析 B A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考查考生读图 调动知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题 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工厂不断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转移 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大体上由日本转移到韩国 又到马来西亚 中国 越南 即由较发达地区向

12、较落后的国家转移 故影响日资家电产业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 第7题 越南劳动力成本低 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大 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 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家电组装工厂的技术源于日本 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比越南高 基础设施水平高 生产成本也较高 因此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吸引力下降 第8题 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 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 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开始转移 因此我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 加大科技投入 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 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地方卷 2017年天津卷 11 12 读图文材料 回答9

13、 10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 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9 据图判断 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 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 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C 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 本地市场需求旺D 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 纺织业原料短缺10 近年来 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 江西等地区转移 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交通运输B 劳动力成本C 技术水平D 距市场远近 A B 答案 解析 解析 本题组考查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及转移的影响因

14、素 考查考生读图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9题 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 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关 福建位于沿海地区 海运便利 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 所以产业份额增长较快 苏浙的本地市场已趋饱和 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由于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新疆是我国的重要棉花产地 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 故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 第10题 纺织服装业属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河南 江西等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 经济水平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 劳动力的成本较低 2016年海南卷 7 9 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 从1991年成立至今 已经形成长春 成都 佛山 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

15、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 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11 13题 11 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 吉林省市场B 东北市场C 全国市场D 欧洲市场12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 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 减少运输成本B 降低生产成本C 获取更多利润D 扩大市场占有率13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 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 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C 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 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及生产基地选择的条件 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11题 结合材料信息 汽车企业总部设

16、在长春市 已形成长春 成都 佛山 青岛等生产基地 可知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仅限吉林省或者东北 应为全国市场 相比欧洲 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 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 第12题 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 一般是将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 而保留附加值较大的产业 以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 第13题 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 劳动力成本较高 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产业转移的目的判断 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 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 相比长春基地 不具备交通优势 相比长春基地 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 答案 解析 B C C 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 自然条件 2 经济条件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 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 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 7 3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4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俄石油管道全长47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