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已)答案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767252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已)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理学(已)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理学(已)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理学(已)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理学(已)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已)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已)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年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管理学一、简答题(60分)1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2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含哪些基本要素?3什么是非正式沟通?管理人员如何看待和管理非正式沟通?4外部环境包括哪些因素?有观点认为“外部环境是众多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其变化规律企业未知,对这些变化企业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对此你如何评价?5作为管理的本质内容,维持和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6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二、问答及计算题(15分)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如下网络图,请计算其关键路线及关键路长。 三、论述题(25

2、分)信息时代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企业该如何应对?举例说明。参考答案一、简答题(60分)1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答:组织机构是一个组织内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确立的关系。组织结构有两种基本形态: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1)机械式组织。机械式组织,也称官僚行政组织,是综合使用传统组织设计原则的自然产物。传统组织坚持统一指挥的结果,产生了一条正式的职权层级链,每个人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而组织要保持窄的管理跨度,并随着组织层次的提高而更加缩小管理跨度,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高耸的、非人格化的结构。当组织的高层与底层距离日益扩大时,无法对低层次的

3、活动通过直接监督来进行控制,就会增加使用规则条例,并确保标准作业行为得到贯彻。机械式组织有如下特点:任务被划分为独立的专业化部分;职责范围受严格精确限定;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和许多程序规则;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集中在组织上层;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纵向沟通;协调和控制倾向于采用严密结构的层级组织(如职能型组织)。机械式组织对权变因素处理时,可能采取两种方案之一:职能型结构,其侧重点主要是通过将同类专家组和在一起,从劳动分工中取得效率性;分布型结构,则创造出自我包容的机械式自治单位。(2)有机式组织。有机式组织,也称适应性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权化的。有机式组织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

4、应性的形式。它因为不具有标准化的工作和规划条例,所以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根据需要迅速做出调整。机械式组织有如下特点:员工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工作;权责范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修正;职权等级和程序规则少;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分散在组织之中;强调上下级双向的沟通及横向和斜向的沟通;协调和控制经常依靠相互调整和具有较大灵活性的组织系统(如矩阵型组织)。有机式组织设计方案的选择,包括简单型、矩阵型和任务小组及委员会结构等。机械型组织结构和有机型组织结构代表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个极端,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无数的中间效率过渡状态。两种组织的适用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对两种组织结构的选择,依据的是每一种方案使用

5、的条件,如不同的使用时间和地点,对组织的内部要求,以及外部环境。2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答: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内涵来看,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1)组织精神。它被视为组织灵魂,一般是指经过培养而逐步形成的被全体组织成员所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包含着对本组织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体现出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是凝聚组织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

6、精神力量。组织精神一般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精练而成的,例如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精神就是一句话:“IBM就是服务。”(2)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基本特征包括:调节性。组织价值观以鲜明的感召力和强烈的凝聚力,有效地协调、组合、规范、影响和调整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评判性。组织价值观一旦成为固定的思维,就会对现实事物和社会生活优劣做出正确的衡量和评判,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取舍选择。驱动性。组织价值观能够持久地促使组织去追求某种价值目标,这种由强烈的欲望所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往往构成推动组织行为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组织价值观层次和类型互不相同,而优秀的组织总会追

7、求崇高的目标、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卓越的创新信念。如长虹提出的“产业报国”。(4)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评价,反映了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组织形象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人员素质、组织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服务设施、工作场合和组织外貌等内容,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五个方面:服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成员形象,组织领导者形象和社会形象。3什么是非正式沟通?管理人员如何看待和管理非正式沟通?答:非正式沟通指以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活动。其主要功能是传播职工所关心的和与他们有关的信息,他取

8、决于职工的社会和个人兴趣、利益,与企业正式的要求无关。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有以下特点:信息交流速度较快,这是由于非正式沟通传递的信息都是与职工的利益相关的,而且没有正式沟通那种机械的程序;信息比较准确,由于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由此获得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沟通效率较高;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职工由正式沟通不能获得满足的需要可由此得到满足。有一定的片面性,信息常常被夸大、曲解。(2)管理人员对非正式沟通应采取的看法和管理非正式沟通是客观存在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以上对于非正式沟通优点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非正式沟通是沟通式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能

9、够与正式沟通方式相得益彰,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充分地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例如在运用沟通激发冲突时要特别注意运用非正式沟通来激发良性冲突。另外,非正式沟通渠道效率高、信息准确,有效利用这种渠道必然会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对非正式沟通信息中的错误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从非正式沟通渠道中所获得的信息一般比较分散,当产生信息失真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利用非正式方式加以解决。4外部环境包括哪些因素?有观点认为“外部环境是众多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其变化规律企业未知,对这些变化企业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对此你如何评价?答: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

10、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外部环境为组织生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1)外部环境包括的因素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产生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区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任务环境因素。具体如下:一般环境因素。指组织的宏观环境(大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一般环境对组织当前的效 的影响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对组织的长远发展的影响很大。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a.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b.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

11、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c.经济因素。经济是影响组织,特别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因素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d.技术因素。企业必须关注所在领域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相关动态,技术转移、专利保护等。e.自然因素。指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任务环境因素。它指组织的微观环境,也被称作组织的特殊环境,与具体领域有关的任务环境是直接

12、、具体地影响着组织活动的。通常由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政府机构及公众等要素构成。美国学者波特认为,影响行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主要有现有厂商、潜在的参加竞争者、替代品制造者、原材料供应者及其产品用户等五种环境因素。虽然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是众多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其变化规律企业未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这些变化企业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准确估计不确定性情况下产生的战略,既能让企业防御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也可以帮助企业捕捉不确定性带来的机遇。(2)企业积极适应环境变化的对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13、依据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标准,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不确定性情形:a.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b.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c.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d.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针对各个层次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a.“有明确未来”的第一层次战略:在可以预期的业务环境下,大部分公司都采用“跟进”(adapter)或“开创”(shaper)战略。b.“多种未来”的第二层次战略:企业设计的开创战略将力求向有利于自己的行业前景努力。在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开创者将在行业需求上升之前很早就提前扩充了能力,或者通过购并活动对行业进行整合,这样就先发制人地抑

14、制了竞争对手。但开创者无论如何成功,还得做好“跟进”的准备。c.“一定范围内未来”的第三层次战略:采取观望态度是第三层次下的一种常见姿态。d.“地地道道的不确定性”下的第四层次战略:尽管在第四层次不确定性最大,然而在这类情况下企业如果采用开创者战略,会比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中的开创者实现更高回报,风险也比他们小。第四层次的情形在本质上是过渡性的,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技术、宏观经济或者政策性变革后产生。既然在这些环境下,所有公司都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战略,那么开创者就可以提供求来行业结构的远景构想,并确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协调其他参与者的战略,将市场引向更稳定、更有利的结果。可见,通过环境研究,确定环境的不

15、确定性,采取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企业可以积极的适应环境,并抓住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5作为管理的本质内容,维持和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答: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创新指形成一种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所谓维持,就是保证系统的活动顺利进行,使系统生命得以延续。在管理实践中,整个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无非是维持与创新的矛盾统一,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维持或创新中实现其管理的,所谓有效的管理,就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结合。(1)维持的作用。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

16、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量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或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没有维持,社会经济系统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计划就无法落实,各成员的工作就有可能偏离计划的要求,系统的各个要素就有可能互相脱离,整个系统呈现混乱状况。所以,维持对于系统生命的延续是至关重要的。举例来说,宝钢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ISO9001QS9000质量体系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管理人员在生产及检验过程中处处以此标准来衡量,使各生产车间协调一致,这是维持的职能。(2)创新的作用。系统外部环境变化必然带动内部活动、活动形式和活动要素产生不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