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672308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公元前631年,雅典贵族基伦试图利用平民和贵族的矛盾称王雅典。可是从乡村赶来的雅典平民反而帮助贵族把他围困。雅典平民与贵族联合反对基伦暴动说明A雅典社会的危机已彻底消除 B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经消失C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体制 D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反对社会变革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致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3、北魏时期的杨衔之在洛阳伽蓝记里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

2、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反映了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 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4、自南宋至晚清,主流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到了近代,梁启超却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并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这一认识也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这说明A.中西对比方能形成对历史的客观认识 B.史德是历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C.时间的推移会让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 D.对历史的解释会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5、加尔文说:“我们把上帝的永恒的判决称之为预

3、定。上帝根据这一判决,决定每一个人应该变成怎样。因为我们不是在同一状况下被创造出来的。有些人注定得到永生,另一些人却要永远罚入地狱。”这一思想A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B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6.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拿破仑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7、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

4、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重点是()A.培养出国人才 B.教育改革 C.“求知于世界” D.派使团出访西方8、1876年,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辩论,他认为日本人以西装换掉古老民族服装是不敬祖先。森有礼却说:“如果我们的祖先还活着,他们无疑会做我们全部做过的事大约一千年前,他们改穿中国服,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服比自己原来的穿着要好。”这次辩论A.展现了日本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认可 B.说明两国对传统服装认识没有差异C.反映了李鸿章支持变革的积极心态 D.反映了两国改革者不同的变革取向9.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

5、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百度从学习西文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10、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11.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王以禽作六挚(人们见面所执的礼物),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雉,士执堆,庶人执鹜,工商执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扩大了周疆域面积 B.官僚政治的作用凸显C.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D.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12.宋代对于较为

6、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一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这说明宋代A.重视权力制衡 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相矛盾弱化13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1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15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

7、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 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 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16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梁启超认为 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 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 C家族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D宗族比国家更重要 17在中国古代,褒扬官

8、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18.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

9、视 A B C D 19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该制度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 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 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 20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21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

10、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22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 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23汉武帝时

11、,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4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5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2

12、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28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

13、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29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30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 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 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 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 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31如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