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5287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通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理性放个假 这是一次高一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望着水(杯中水、河中水、雨水、汗水、泪水、洪水)你会萌生出许多遐想,请以“水的遐思”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8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写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用水,或由水联想到环境保护,或写雨水、汗水、泪水、洪水等,也出现一些优秀作文,但许多学生作文都给人似曾相识之感。阅卷中一篇题为水的遐思你恨“水”么?的作文(原文见附录),富于创新意识,较有个性,引起了阅卷教师的注意,但因为书写潦草以及并非写真正意义上的“水”, 有老师主张不要给高分,但最终出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倡个性化作文的考虑,被判

2、为一类卷。这是我班赵时伦同学的作文水的遐思你恨“水”么?,因为文章难以模仿且字迹潦草,分析试题时,有没有必要复印给班级同学看,我也曾犹豫过,但想观察一下同学的反应,我还是决定把作文试卷复印发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阅读并总结得失。同学看完以后,我先请认为这篇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举手,讲台下竟一片哗然,举手的只有七、八位同学,有的同学说“字迹写得潦草,看不清楚”; 有的同学说根本看不懂;有的同学竟望着赵时伦半开玩笑地嚷道“写的什么天书呀!”。面对喧闹的课堂,我真有些不知所措。作文有争议是我意料之中的,但想不到会有这么多学生读不懂。我赶紧制止学生的挑衅,把学生看不清的字讲了一下,告诉学生书写的重要性。至于

3、文章的意思,我安排不让赵时伦先说,要求学生反复读一读文章,自己理解,小组讨论之后课堂的对话开始了:生1:我觉得这里的“水”是抽象的,它具有象征意义,指在当今应试教育环境下我们学习的一些死知识。(有不少人同学点头)生2:那么文章第二节是什么意思?什么“吐泡泡”?什么“白沫”?(不少同学感到一头雾水,在座位上小声议论,因为课前我也没有思考成熟,一下子感到很惘然,等一会儿有同学站起来)生3:我想 “吐泡泡” 应该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虾仔没有掌握好,只会“吐出一堆白沫”,所以只好请“他同桌的女同学帮忙”,把作业交上去。生4:我不同意,我觉得“白沫”不应该这样理解,应该是老师让他做太多的作业,他累得几乎要

4、吐“白沫”了。(指着生2开玩笑似的)想一想你我不是这样吗?学生们争论起来,有人提出应该是指抄袭作业,因为他觉得是“挺好玩的”,有人认为应该是累得吐白沫,这样才深刻,听到学生的争论,我也恍然大悟。接着有同学提出,“疯狂水三百滴、新概念水、商务水的运用、高考水的用法”是讽刺铺天盖地的教辅资料。“补水班、水加强班、冲水班、辅水班”是讽刺家教之风,揭示现在的辅导班、培训班充斥大街小巷的现象。那么第五节中的“水草”和“鱼”有没有什么寓意?教室里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思考。有了刚才学生个性化解读“白沫”和“吐泡泡”的经验,我就提醒说“平时老师经常告诉你们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你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理解,又没

5、有什么对错之分呀。”生5:我认为这里的“水草”是指适应了应试教育的莘莘学子。想一想,在幼儿园时,我们是一株幼苗,也曾想长大后傲然挺立,但在小学、初中的学习中,我们渐渐被作业和分数的压力折磨的柔弱不堪,而且我们渐渐已习惯这一教育环境,岂不是像“水草”一样在应试教育的水流中晃动摇摆。我想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桀骜的个性,他无法做一棵水草,所以他说“要是我是一株水草就好了”,这是他的痛苦,也是他的悲哀,但这更是当前教育的悲哀。(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至于“鱼”,我觉得应该是当前学校教育中的“精英”,他们适应应试教育,他们为考试而学习,靠考试而扬名,甚至没有考试他们就没法生存,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他们不

6、仅需要考试,而且有时可以控制考试的方向,就像鱼儿“尾巴一摇还可以引起水的波动”,不过我不是鱼儿,也成不了鱼儿。(教室内又响起一片掌声)生6:我觉得倒数第二段写得很有深意。作者“听说在那一边太平洋的那一边再那一边天的那一边。都是火。”这句话表现了对西方教育的羡慕向往,也表达了改革当前教育的愿望。但又怕“要不要又学习新概念火语呢?”意思是不是讽刺当前的教育是换汤不换药呢?如果说应试教育是“水”,素质教育是“火”,那么我们现在不是又被高喊的素质教育的熊熊烈火烧的“焦头烂耳”吗? (掌声)听到学生的精彩发言,我心里暗暗佩服,通过讨论我发现学生已经完成了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该让学生与作者展开对话,听一听

7、作者的声音,这时我请出了赵时伦同学。赵时伦同学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其实我写作时没有想那么多,没有大家说得那么深奥。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都是抒发自己对理科学习的厌倦和被迫学习的痛苦。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佩服安然不断的性格,所以就写了水草,水草是被水流一摇就晃来晃去,十分坚韧,它是教育制度的产物。至于鱼,我在考场上也没有多想,当时可能就是作为装饰吧,感觉只写水草太单调。另外我想说一下我写余纯顺的原因,四年前余纯顺不幸丧身罗布泊,那是我读书考学被打击最厉害的一年,当时就想学余纯顺,并不是想去冒险,只是不想上学了,不想被罚抄,不想被罚站,不想被骂,我现在古怪的性格都是那时养成的,现在

8、看看自己的文章,竟有九成都是在自觉不自觉的发泄这种情绪。”原来他写“鱼”只是为了装饰,着实让大家大吃一惊,而且他刻意安排的是余纯顺,这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原来作者、文本和读者存在这么大的距离。通过与作者交流之后我再问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好,而且认为应该判为一类卷。但我发现仍有两三个同学不做声,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还有异议。我就鼓励说,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以引起我们的进一步的思考。生7:这次作文的题目是“水的遐思”, 而且有这样一句话:“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见命题者是要求我们写望着杯中水引起的联想,最起码是写具体的生活中的水的联想,包括雨水、汗水、泪水、洪水等

9、具体的水,而不是抽象的“知识”,把文中的水换成“火”,岂不是火的联想?:“你恨火么?恨!其实你不是恨火,你恨的是那些东西:疯狂火三百把、新概念火、商务火的运用、高考火的用法。未来是美式火的未来,英式火已经不吃香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美式火啊!“按照老师你经常说的审题原则,这篇文章是不是离题作文,如果是离题作文能不能给及格分呢?生8:我认为他是在通过写具体的水来表现他要写的内容,“疯狂水三百滴”,用“滴”这个量词而不用“把”这个量词,就说明是三百“滴”的水,而不是三百“把”的火,他是处处在写水,又以“水”比喻知识。生9:那么联想应该自然呀,如果是“水”的联想的话,知识和水之间应该有相关、相似的地

10、方,而本文写的知识与水好象没什么相关联的。不象韩寒的杯中窥人,用布被水的浸染比喻人受社会的腐蚀,非常自然恰当。生10:这篇文章的“水”象征知识,联想很丰富,很深刻,也很有创意,即使有点问题也是瑕不掩瑜。赵时伦的随笔我看了不少,很有个性,他上学期的期终考试作文窗外所以能发表在中文自修就是因为他的创新意识,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大部分同学们渐渐地开始肯定这篇作文,我心想,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不是我的课堂能够解决的,课堂不是“去问题教育”,应该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于是我总结道:“这篇文章最终得多少分可能见仁见智。但针对当前学生作文人云亦云,千人一面,

11、千文一腔的现象,我们的老师认为应该鼓励创新,所以最终给了45分(满分50分)。可能有同学担忧一味追求创新,我们的高考文章会不会打入冷宫?我说有了你们刚才严密的审题分析,尽管写放胆文,写充满个性的文章,我们采取”先放后收“的原则,高考作文一定会以淋漓鲜活的才气征服阅卷老师。”案例反思:一、“读不懂同班同学的作文,有这种可能吗?”从教学实践看完全可能;我在课堂开始并没料到学生会在阅读上存在那么大的障碍,以为毕竟是同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同学写的文章不会读不懂。事实上,由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不同往往使他们之间作文水平相差很大。 那么“遇到这样的作文该怎样处理?”我以为可以利用学生的习作作为

12、“生本教材”,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对话,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看不清字迹的问题、阅读理解的问题和审题的问题,印发文章时我没有想到学生对字迹潦草反响那么大;没想到读不懂的同学有那么多;没想到他们对评价作文竟象高考阅卷专家一样反复斟酌。如果我印发文章给学生后,就请赵时伦同学朗读全文,教师分析文章的得失,鉴赏评价这篇文章,就不可能出现“一文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效果。没有学生对字迹的强烈反响,学生难以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没有同学们的阅读困难,就不可能有学生对文本的精彩解读。这时候学生阅读的“盲音”更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贴近他们的阅读实际。因此讨论相对激烈

13、。我真不知道这时学生的评点是个性化的阅读,还是作文分析。一方面在争论中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的水平,也算得上是“以写练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参与作文评价中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就考场作文评讲来说,在这节课中,我教学的初衷并不是要求同学对这篇文章的得分达成共识。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个性化作文评价的过程中,欣赏个性化的表达。通过教师激励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作文创新的热情,使学生自觉的在以后的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自己的个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评价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

14、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但由于长期因袭的作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上存在许多弊端,教师往往用一统化的应试作文标准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放胆文,使之谨小慎微的就范于套路或模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真实的个体生命之间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人的个性化反映在作文上应该是思想的多元化和表达的多样化,而当前的学生作文大多是人云亦云的复制思维,是味如嚼蜡的公式化语言,是与作文教学价值相悖的人与文的分离。写作教学应当呼唤创新思维,呼唤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觉对

15、世界予以深度介入,呼唤从生命主体的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呼唤有呼吸、有脉搏、有韵味的活生生的语言。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培植学生独立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体系。基于这种作文教学观念,我在作文教学训练及作文评价中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思辩氛围,善待学生的创见,哪怕是“另类”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创新思维,彰显个性潜能,”创作个性化作文。这节课之后,我又向学生介绍了语文学习刊登的高考作文丢得好的大讨论。通过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各方面指导学生如何认识创新,写作个性化作文。可喜的是,经过一学期的引导,班级学生增强了作文创新意识,学生作文以及随笔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三、当前我国的作文

16、评价基本上是教师对文本的单一评价,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实际作文评价应该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本人的评价;不仅关注定量评价,更关注定性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对学生作文内容评价,还应该在成果评价之外注意和开展背景评价、过程评价、方案评价等。这节课学生的评价分析对作者本人和全体同学都是有意义的作文评价,但阅卷老师最终评定的分数,不可能让每个同学心服口服,而且这篇作文在批改时,就有教师说,最多给及格分,这正体现量化评分的弊端。因此要让学生写创新作文,就应该一方面为张扬个性创造条件和机遇,排除他们在应试时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创新要有个“度”,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或变创新为猎奇。可见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创新以及如何给个性化作文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案例附记写完案例,惊悉陕西省渭南瑞泉中学高三(5)班吴斌同学今年高考作文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