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662690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一、工作情况(一)高位推进,保障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一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县、乡、村三级书记直接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出台系列强农惠农文件,以会议、督查、现场办公、屋场贴心会等形式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加快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变美、农民致富。二是部门联动,汇聚合力。出台xx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各部门按照职责,制

2、订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细化详实操作规程,强化资源聚集,加强协调配合,汇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成立专项督查考评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部门实行问责。三是健全机制,强化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促进各类资金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今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x余万元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对接世行贷款x亿元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完成“财政惠农信贷通”放贷x亿多元惠及经营主体x余家,形成了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二)全面推进,加快乡村振兴实施步伐。一是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富裕乡村。按照“做特色、做精品、做休闲”的农业发展理

3、念,建设水稻、蔬菜、果蔬、山羊等标准化基地x余个,建设高标准农田x万亩,建立有机稻、稻鸭稻鱼、黑米、红米基地等x余个绿色生态产业基地,xx油茶、宏明食品成功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x家,市级龙头企业x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全县产业化经营组织年销售收入x亿元。二是着眼乡风文明,努力建设文明乡村。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指导各村制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文明和谐、繁荣兴盛、精神焕发的农村新气象。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广泛设立“身边好人榜”。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村组、进

4、企业和“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等主题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成立新农村建设红白理事会,开展散埋乱葬专项治理,整治坟头x余穴,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倡导绿色文明新风。三是着眼生态宜居,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城乡一体、联片共建,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建设x余个新农村建设点,新建村内道路x余公里,改厕x万余户,改造民居x余栋。持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启动乡镇垃圾中转站和收集点建设,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配备垃圾桶x万只、转运车x辆、保洁员x名,清理生活垃圾3000余吨,环卫市场化作业全面推行。重拳打击违规、违章建设行为,组织大型拆违行动x余次

5、,严厉制止“两违”行为x宗,拆除干道沿线危旧房x处、铁皮棚x处。河长、路长、街长“三长”制度全域覆盖,路域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全面铺开,农业面源污染全力治理,涌现出新坊绿色示范路、金山花炮民俗文化馆等一批示范亮点和赤山幕冲、桐木荆坪、xx斑竹、长平山水美等一批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三)改革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果产业,把发展蔬果产业作为调整结构的主攻方向,抓好蔬菜标准园和标准化果业基地创建工作,完成蔬菜播种面积8.2万亩、果树种植面积2.6万亩。优化发展特色养殖业,以山羊为主导做大做强草食优质畜产品产业,打造长平杉木、石溪、石塘,以及东源、赤

6、山等多个标准化山羊养殖基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完善和巩固了金泰、慕冲、红鱼文化村、山水美、豆田农博园和佰信等休闲农业示范园,全县拥有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文化村、休闲旅游点159个。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互联网+农业”,建立了县级益农信息社营运中心,24个三品一标”产品入驻赣农宝名优展馆,近300个农产品在线上销售。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与集体产权改革。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全县农村确权耕地面积14.8万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

7、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三是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培育了一批经济强村,引导鑫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金丝黄菊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壮大。鼓励通过参股等形式,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推动土地联片流转、规模流转和整村流转,建设了赤山慕冲生态休闲示范村、鸡冠山乡豆田“鸡冠小镇”等示范村点。二、主要问题虽然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农业大而不强,现代水平偏低。龙头不强,品牌不响,特色优势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

8、出,主要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低,如山羊、油茶等优势产业尚未建立种植、管理、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技术规程。全县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程度弱,结构调整不深入,种植业、养殖业仍不具备商品经济优势,农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高。二是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水资源严重不足,水土流失隐患广泛存在;基本农田人均面积小,水利工程建设滞后,土壤肥力不高,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抗灾能力不强。三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农村村容村貌还不佳。城乡环境压力大,集镇环卫设施不完善,部分居民卫生意识较淡薄,垃圾分类处理尚在试点阶段,“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垃圾

9、、污水处理设施没有配套,垃圾终端处理体系不完备,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档次不高,示范带动不强,村级便民服务体系没有建全。四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少,农民致富新型产业少,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业,虽然前景看好,但连片成带甚至“全域旅游”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五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文化阵地建设不够。新型农民培训有待加强,民俗文化馆、农民书屋少,科技支撑不到位,缺乏自主品牌研发、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些绿色有机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效应得不到明显提升。三、下步打算下阶段,围绕建

10、设xx宜居美县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改善城乡环境为突破口,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环境干净整洁、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一是推进美丽宜居工程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按照“四线三区、沿线连片”布局和“六统四联创”建设内容,抓好13个重点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亮点。同时按照“精细规划、精致建设、精心管理、精美呈现”建设要求,突出文化、挖掘民俗特色,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注重发展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农耕体验、乡村工艺等新兴支柱产业,建设一

11、批精美的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抓好贫困村组村庄整治,以“基地+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等模式促进农业产业扶贫,确保贫困村全面达标退出。二是促进环卫一体化建设。按照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体系,推行垃圾分类处置,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三长制”,全面整治乡村业态乱象,依法依规拆除危旧房、空心房,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三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垃圾收运中转设施设备、人畜饮水、文化广场、老年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区主体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12、四是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深化实施“六个一”工程和“绿化xx”工程,充分发挥慕冲、红鱼文化村、山水美、豆田农博园等乡村旅游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打造一批集乡村旅游、村民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群,整合提升一批具有生产、观赏、游乐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让美丽环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员选入村“两委”班子,把农村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探索乡村

13、治理新模式,成立乡贤、村民议事会,实行由支部会议“提”、村民议事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定”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村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破陈规、除陋习、尚德孝、重节俭”新风尚。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农村安全生产问题的综合整治,建设风清气正的平安乡村。(三)推进乡村振兴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优质水稻、黑山羊、高效蔬果和休闲农业等产业。扶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二是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全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依法流转。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土地股份合作融资等新型模式,进一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引导农民盘活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四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支持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多种形式增加集体资产和物业收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农村发展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