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9425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2 一、基础填空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蹴尔而与之(4)此之谓失其本心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 _通_,解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通_,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 _通_,解释: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通_,解释: 。3.本文运用_的手法,论述“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当求“生”与守“义”发生矛盾时,人应当“ ”。4.默写(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 ,万钟于我何加焉!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

2、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

3、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注:果:果断。 顿舍:停止。 为:惟。1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少而好兵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引兵而西李信果辱秦军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下列句子。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4、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文中最能体现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学说思想的句子是: , , 。4.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5.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句话对应前面的哪一句?请举一例证明孟子所言的“骨气”。(课内外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