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58679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试题命题人:贺玲珍 审题人:刘向辉时 量:90分钟 分 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C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D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2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

2、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3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 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 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4钱穆说:“明朝

3、大学士的官衔,却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大学士还是一个五品官。不过上朝时,他以尚书身份而兼大学士,已经是站在其他尚书的前面了。然照制度正轨论,他之所以尊,尊在其本官,不尊在其兼职。”对于内阁成员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大多具有临时性,且多为兼职 兼职职位低,便于皇帝控制 身份与地位逐渐有所提高 逐渐取得了行政决策权A B C D5两宋一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之道而行之,立足于收权,而且颇为彻底。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削其支郡”“稍夺其权”,又按路分设帅(安抚使,掌兵民)、漕(转运使,掌财赋)、宪(提刑按察使,掌司法)、仓(提举常平使,掌救恤)四监司以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

4、下列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 )A“杯酒释兵权” 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推行二府三司制6.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7.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

5、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181912年2 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9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住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 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 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

6、民间风尚10.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护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制;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11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

7、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12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重视与英美国家维系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掩饰战争意图13.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 )A.扭转了解

8、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14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C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农业生产异常艰难15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

9、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16.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 9 元涨至 28 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表明(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217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的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水陆交通十分

10、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18.20世纪初,安徽泾铜矿务公司招股章程规定:“本公司但收华股,非华股者查出作废。” 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也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 上述材料体现出当时的安徽( )A.民族工业是全国最发达的 B.民众有较强的“实业救国”意识C.民众排斥西方文明维护国家政权 D.驱逐了西方侵略势力19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 )A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 D蕴含

11、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20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2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221903年,张謇说:“渔业和航政的范围到哪里,国家的领海主权就到哪里。

12、假如只有海,而没有渔业航政,试问主权从何表现?我国政府应努力挽回已失的权利并大力发展沿海渔航业。”在此,张謇( )A主张发展沿海渔航业与维护海权并重 B阐明了中国渔业发展与航政建设的举措C意识到我国渔业发展落后于航政建设 D预见到西方列强对中国领海主权的破坏23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因可能有(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 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A B C D24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

13、部分创造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这说明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C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 D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25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题24分,27题26分,共

14、50分)26.(本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3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 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二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夺不得承制署置署吏耳”“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 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戍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

15、道廉访司对行 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摘编自宋濂元史等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 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1) 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及其权力行使的特点。(10分)(2) 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6分)。(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27. (本题2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