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曹刿论战》练习(5)(无答案) 冀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曹刿论战》练习(5)(无答案) 冀教版(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2、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一、基础识记1、左传又称 或 ,相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神弗福也: (4)牺牲玉帛: (5)彼竭我盈: (6)战于长勺_ (7)公将鼓之_(8)公将驰之_(9)遂逐齐_ (10)肉食者鄙(11)望其旗靡 (12)小大之狱 (13)齐师败绩 (14)惧有伏焉(15)公问其故 (16)再而衰 (17)必以信 (18)必以情(19)可以一战 (20)忠之属也 (21)衣食所安(22弗敢专也 (23)弗敢加也3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3、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对曰:“小惠未徧
4、,民弗从也。”译文: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冲破乡人的阻挠,坚持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出击的合适时机是 ;追击敌兵的时机是 。4、鲁庄公回答曹刿有三个条件,曹刿只肯定最后一个,其原因是:战争不只是 较量,也是 的较量。由此可见, 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这既表现出曹刿 的战略思想,又表现出他的 (此空用文中词语回答)。5、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6、第段主要使用了_的表达方式,通过_描写和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7、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8、从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9.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