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265212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主备人:刘竣备课组高二地理 编写时间:2013 年 11 月 1 日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班计划上课时间:2013-2014 学年第 一学期 第 10、11 周,第十周期中考试,第十一周授课。课时安排:2 课时课标要求 教学大纲要求 广东考试说明的内容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 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 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信息。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 地球的大小。”,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

2、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二、教材分析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

3、、中、低纬的划分。、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四、教学重点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五、教法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用

4、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六、学法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做习题。七、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八、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2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约 千米。二、纬线及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纬线形状均为。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 度为低纬度,南北纬 度至南北纬 度为中纬度,南北纬

5、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 、 两半球(如下图) 。三、经线及经度: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方向;所有经线长度;形状均为。3经度的划分:由 经线向东至 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由 经线向西至 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 经线向东至东经 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 经线向西至东经 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

6、、纬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 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3线的度数皆以 0经线为起点来确定。如右图:M 所在经线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呢?M 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 该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和地 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 ,180),即 为 M 所在经线的度数。若两面角 为 90,则 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 90。由于 M 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 M 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 90经线 (90E);如果 M 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 0纬线,其它 纬线的度数皆以赤道 为起点来确定。图中 M

7、 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线面角 ),即为 M 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若线面角 为 45,则 M 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为 45,由于 M 位于赤道以北,故 M 点及其所在 纬线确定为北纬 45(45N);如果 M 点位于赤道以南,则为南纬(S )。2北半球纬度与北极星的关系(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右图中 为 A 点的纬度, 为在 A 点观测北极星的高度,可以推断出=,即在北半球某点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近似地看着该地的纬度。3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右 图)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 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 111 千米,则AB11130 (KM)赤道上经度相差 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 1

8、11 千米,则BC11130(KM);其他纬度上,如其纬度为 ,则经度相差 1的纬线长度约为 111cos千米,如 AD 之间距离为 11130cos30。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 纬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其近似距离。如图中 AC 之 间的距离为 A2+B2 的平方根。4确定地心对称点的经纬度(如右 图 A、D)经度相对,和为 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 A(40N,20W)与D(40S,160E)经典例题:例 1、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若 A 地的经度为 20W,同 B 地的经度为A170E B170WC130E D130W例 2、在下列四幅

9、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4A和 B和 C和 D和例 3、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 题。若某人从 M 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方向分别前进 200 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 M 点B在 M 点正东方C在 M 点正西方D在 M 点正南方处在地球另一面,与 M 点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A60N,80E B60S,100EC30S,100E D60S,80W例 4、读下图回答题。图中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与北京的经度差较小的是A B C D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A所在方格 B所在方格C所在方格 D所在方格例 5、图 2 所示为以 N

1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80题。“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例 6、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 问题。经纬度位置:甲 ,丙 。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 ;位于寒带的有 ;位于温带的有 。甲位于乙的 方向,丙位于甲的 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飞行,合适的航向为 ,其最短距离应 (小于、等于、大于)2222.2 千5米。

11、丙、丁之间的距离 (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第二课时一、比例尺1概念:表示 距离比 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3表现形式: 式: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 千米。 式:110000000 或 110000000 式:4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图上 1cm 代表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 。例:比例尺 A 是 1:20000;比例尺 B 是 1:5000000 则 AB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内容详略、图幅四者关系。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 、内容越

12、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 、内容 。表示同一实际地区范围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 、内容 ;比例尺越小、图幅越 、内容 。同一比例尺,范围大、图幅大,范围小,图幅小,二者详略相当。注:比例尺扩大 1 倍,图幅面积变为原来 倍练一练1图 1 中甲、丙间的图上距离为 2.2cm,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 万 B110000 万C1500 万 D15000 万2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读经纬网图,据图判断 34 题 。60N10N41304230910 133 1353534242016108672 68 60 62A B C D63在 bd 区间段内太阳能直射的范围约占 bd

13、段的 A1/3 B1/4 C1/2 D1/54若 ac 经线为 110E、bd 经线为 120E,则 ab、bd、cd、ac 四段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5在一幅 6 月 22 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 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 36,甲乙两地在图上球面距离是 44.4 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1:24000000 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30 千米C六十万分之一 D0 60 120 千米6将 1:100,000 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 4 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A比例尺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