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6486517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笔记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笔记)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m)、 纳米(nm)2、换算关系: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1nm10-9m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1)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看: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2)放: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

2、读值和单位组成;4、时间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时间测量工具:停表5、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误差是小强!7、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8、三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法:(1)测多算少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2)化曲为直,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如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第2节运动的描述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

3、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所选择的参照物(被选定做标准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所以说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S路程米m千米kmt时间秒s小时hv速度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2、速度公式与单位: 3、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1km/h=1/3.6m/s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

4、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5、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方向都不变,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6、图像分析:左图:A是变速(加速)运动 B是匀速运动(10m/s)右图:A是匀速运动(2m/s) B是静止状态7、计算题格式:已知、求、解、答;注意:计算时一定要先统一单位;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进行计算;火车过桥过山洞的总路程

5、=路长+车长 计算回声 时间或路程要除于2第二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2.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但不是所有的声音人类都听得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3. 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影响声速的因素: 温度、介质种类 。空气中15时的声速是340 m/s 。4、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5、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

6、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 固体能传声 。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双耳效应的应用: 立体声、回声定位。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2. 音调:声音的 高低 叫音调。l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l 决

7、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l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Hz到 20000Hz。l 超声波是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l 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8、结论】物体振动的 快慢 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 振动频率 越高,发出的音调越 高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l 课本37页的水瓶琴,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越少),音调越低。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3. 响度:声音的 强弱(大小) 叫响度。l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l 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大小、距离发声体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l 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

9、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4. 音色:反应声音的 特性 。l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l 音色决定于材料、结构。5.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第三节 声的利用1. 声能 传递信息的重要应用:l 回声定位:蝙蝠发出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声呐(探知海洋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倒车雷达、

10、闻;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往往会伴随这次声波的产生。l “B超”l 探伤:根据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检测钢管等物体内部是否有裂缝。2. 声能传递能量的重要应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眼镜、洁牙;超声波治疗人体结石等。3. 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l 计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导出来)l 应用:回声定位、圜丘等。l 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 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 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噪声 )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

11、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3.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不是没有声音)。4. 控制噪声的办法: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l 防止噪声产生城市内禁鸣喇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l 阻断噪声的传播马路两侧的隔声板、植树造林、夹层为真空的双层玻璃l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耳罩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计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l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分度值原理

12、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液体的热胀冷缩水银或煤油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寒暑表30501酒精体温计35420.1水银缩口(温度下降时,液柱在缩口处断开) 使用之前用力甩 可离开人体读数l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量程分度值。使用时不得超过量程。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1)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 容器壁。(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稍候一会,待 液柱稳定 后再读数。(3) 读数时温度计的 玻璃泡要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相平。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13、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3. 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量程35-42,分度值0.1.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1.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2. 物质的三态: 固态 、 液态 、 气态 。物态变化必须有吸热或放热。3.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固态 变成 液态的过程叫做凝固。4.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l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吸热 ,但是温度 保持在熔点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熔点和凝固点在数值上相等,只是在物态变化的逆状态、吸放热不同。 海波

14、、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l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吸热,温度就 不断上升,没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松香、蜡、沥青、玻璃等物质是非晶体。l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l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O温度时间O温度时间O温度时间O温度时间甲 晶体甲 晶体乙 非晶体乙 非晶体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ABCDEFGHl 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l 对曲线(3)的分析: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5.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 不断吸热 。6. 非晶体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