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58579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然则”“得无”的用法。二、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学习重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学习难点】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自主预习案】【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背景资料。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

2、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2、岳阳楼的名声。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

3、、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3、作家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

4、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一)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二)记一记(词语解释)1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守 : 2越明年 3政通人和:通: 和: 4百废具兴:具: 5增其旧制:制: 6属予作文以记之:属:7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 8浩浩汤汤: 9横无际涯: 涯: 10朝晖夕阴:晖: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12然则

5、北通巫峡:然则: 13南极潇湘:极: 潇湘: 14迁客骚人:迁客 : 骚人: 15若夫霪雨霏霏:若夫: 霪雨: 16连月不开:开: 17浊浪排空:排空: 18日星隐耀:隐耀:19山岳潜形:潜形: 20墙倾楫摧:墙: 楫:21薄暮冥冥:薄: 冥冥: 22去国怀乡:去国:23忧谗畏讥:谗 : 讥: 24满目萧然。萧然:25感极而悲者矣:感: 26至若春和景明:至若:27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28上下天光:天光:29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30沙鸥翔集:翔集:31岸立汀兰: 汀: 32郁郁青青:郁郁:33而或长烟一空:而或: 长烟: 一空:34静影沉璧:壁: 35此乐何极:何

6、极:36宠辱偕忘:宠: 辱: 37把酒临风:把: 临风:3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古仁人: 39或异二者之为:或: 为:4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3是进亦忧,退亦忧:是: 进: 退:44其必曰“ 忧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5微斯人,吾谁与归:(三)想一想。1、朗诵全文2、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24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第二层(34段):第三部分(5段):第四部分(6段):三、合作交流 释疑解惑。(一)悟一悟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2、 “衔远

7、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3、作者如何描绘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的?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对岳阳楼的描绘转入写什么?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7、 作者用那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8、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忧乐观是怎样的?9、:“进”指什么?“退”指什么?【拓展检测案】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一)积累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和 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8、:通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空 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一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极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2、通假字。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3、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 “后”:形容词作状语: )4、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四、填空1、本文中的一些词语,仍有其顽强生命,它们已作为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出现,这些成语

9、是_ 、_ 、_ 。2、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_ 、 _旷达胸襟和_ 和_ 的政治抱负,也表现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情。4、“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为”的本质区别是_ 。5、“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具体指_ _ 。五、阅读训练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解释加点的字 不以物喜 或异二者之为2、表明作者志愿的是哪一句?3、这段文字可分三层,第一层:从_ 句到_ 句,第二层:从 句到 _ 句,

10、第三层从_ 到_ 句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 (用原文回答)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 形成了对比。5、“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拓展提升(一)江南三大名楼: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简评名句精当、优美的语言艺术。(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二)再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寄情于景”的写景方法。1. 化静为动,动静结合:(1)衔、吞 “衔远山,吞长江”(“衔”和“吞

11、”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2)隐、潜“日星隐耀,山岳潜形”(两句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隐”“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3)翔集、游泳“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4)浮、跃;静、沉“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

12、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2. 寄情于景:(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渲染出一种喜悦的氛围。)3.对比互衬,相得益彰。4.运用骈偶句,整齐优美。(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思考: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点?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中考真题演练(2020年河北省中考题)1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前 人 之 述 备 矣。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3根据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