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6419950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校语文第三册二年级 1 北京 天安门 共4课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 天安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词义,会读,会写,会打指语,会看口形并学习使用。2、认识方框儿。3、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全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及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热爱首都北京。4、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5、正确地朗读句子。 6、背诵、默写词语和句子。7、学习用“谁爱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1、学习用“谁爱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2、背诵、默写词语和句子。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多媒体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2、首都、北京、天安门”4个词语的读音。2、会正确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天安门”4 个词语。3、学生能看地图认识这几个地方。4、认识偏旁方框儿。教学重难点:生字词的音形义结合。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老师带你们去看一个漂亮的地方,出示天安门等优美的图片。问:这些漂亮的建筑是什么呢?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北京 天安门(齐读课题)。二、看图学词语1、看图学词“中华人民共和国”(1)出示图片,问:这是哪里?(2)学生回答。(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

3、音错误。2、看图学词“首都”(1)出示中国地图,指着红色的星星,告诉学生这是首都的标志。 (2)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 首都(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4) 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3、看图学词“北京”(1)出示图片,告诉学生,中国的首都,名字叫北京。(2)出示词语及拼音:北京。(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4)出示一些北京的建筑,说一说,北京有什么。(5)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4、看图学词“天安门”(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可能会回答:这是塔。)(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 天安门(

4、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5)说一说天安门上有什么。(有红旗,有毛主席的照片,墙是红色的。)三、巩固词语 1、青蛙跳水:课件出示,每只青蛙带着一个词语跳水,跳水时,师生齐读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天安门。2、教师指名朗读。小组朗读,个别朗读。3、游戏:教师说词语,一学生找词语卡片,另一学生找图片,再一学生找拼音。 4、师生齐读词语。四、书写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并讲解书写的笔顺:国、都、安。 2、学生自己书写,教师指导。3、学生上来书写,教师纠正错误。五、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知识,要记得:我们是中国人

5、,我们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2、作业:(1)每个生字写3行。(2)每个词语写3行。(3)每个有要求的笔顺写3遍。板书设计:1 北京 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 北京 天安门偏旁:方框儿反思:1.本课稍难,地图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我认为不适合作为开学第一课,所以先上第4课白菜、苹果,这是第二课。2. 首都与北京都是名词,但北京是地名,首都是统称。类似于:学校、台州市聋哑学校。教学时若能加以比较,则学生容易理解。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是一样的,需要老师提醒。4. 首都的都,是多音字,因为上过第四课“都是”,此处可以再复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 “国旗、升国旗

6、、敬礼”3个词语的读音。2、会正确书写“国旗、升国旗、敬礼3 个词语。3、学生能认识国旗,并且知道升国旗的时候要严肃,不能讲话。4、会看“国旗、升国旗、敬礼”的口形.教学重难点:生字词的音形义结合。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老师带你们去看一个漂亮的地方,出示天安门等优美的图片。问:这些漂亮的建筑是什么呢?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北京 天安门(齐读课题)。二、看图学词语1、看图学词“国旗”(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2)学生回答。(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 国旗(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7、。2、看图学词“升国旗”(1)出示图片,问:小学生做什么。(2)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 升国旗(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4)做一做,敬礼怎么做。(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3、看图学词“敬礼”(1)出示图片,问:小学生做什么。(2)出示词语及拼音:敬礼。(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4)做一做,敬礼怎么做。(5)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三、巩固词语 1、青蛙跳水:课件出示,每只青蛙带着一个词语跳水,跳水时,师生齐读词语:国旗、升国旗、敬礼。2、教师指名朗读。小组朗读,个别朗读。3、游戏:教师说词语,一学生找词

8、语卡片,另一学生找图片,再一学生找拼音。 4、师生齐读词语。四、书写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并讲解书写的笔顺:旗、升、敬。 2、学生自己书写,教师指导。3、学生上来书写,教师纠正错误。五、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知识,要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2、作业:(1)每个生字写3行。(2)每个词语写3行。(3)每个有要求的笔顺写3遍。板书设计:1 国旗、升国旗、敬礼反思:这节课和第一节课教授方法差不多,主要学习三个词语。一节课下来,聋生可以全部做到看图打手语,但对拼音及书写的掌握就不尽如人意,这是聋生的通病,在本学

9、期的语文教学中将重点研究如何让聋生掌握拼音的方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我们爱北京。)的意思。2、会正确朗读句子。3、学生会用:“我们爱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看学会仿写句子“我们爱什么”。教具准备:卡片 多媒体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第2课:北京、天安门。看图学句的意思是什么:学生来回答,看着图片来学习句子。二、理解句子意思1、教师出示句子,师生齐读句子。2、教师讲解句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加动作演示。3、学生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一边指着图片,一边叫学生来理解句子。4、教师指着句子,学生来指出图片。5、学生自己上来指出句

10、子,图文结合。6、师生齐读句子。三、朗读句子1、师引导朗读。2、再请学生朗读,读出停顿。3、学生上来朗读。4、划出朗读停顿。5、师生齐读句子。四、学习句式1、小朋友,我们今天这个句子的句式是什么?2、师直接引出句式:我爱什么。3、师生齐读句式,句子。4、生来说句式。五、练习说写句子1、那小朋友,老师就要来考验小朋友了,看看谁会说句子。2、教师先出示句式和句子3、教师引导学生看吴心怡的全家福:我爱( )。学生回答。4、教师再出示图片,叫学生来说句子,叫好学生来写句子。5、直接出示句式,叫学生写句子:( )爱( )。6、叫学生联系实际说写句子。7、教师先示范:我们爱北京。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写句子。

11、8、师生齐读句子。六、总结,布置作业1、今天,我们学习了句子:我爱什么。再一次来齐读。2、作业:写句子:( )爱( )。板书设计:1 我们爱北京。( )爱( )。反思:这节课学习句子,这个句子是我们爱北京。学生对爱这个词掌握不错。教学句子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爱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妈妈爱爸爸。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能背诵词语和句子。2、能看听话写词语和句子。3、完成课后练习仿写句子。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背诵词语和句子难点:能看听话写词语和句子。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背诵词语和句子1、师生齐读句子2、小组朗读3、指名朗读句子4、师指导背诵句子5、学生一个一个来背诵句子和背诵词语。二、听写词语和句子1、教师打手语2、学生书写3、师生纠正错误。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们 爱 北京 ( )爱 ( )。 ( )爱 ( )。1、 教师引出句式 。2、 学生写句子。3、 师生齐读句子。4、 教师引出句式 。5、 学生写句子。6、 师生齐读句子。四、总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知识,要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五、布置作业作业:(1)每个生字写3行。(2)每个词语写3行。(3)每个有要求的笔顺写3遍。反思: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对课文的词语和句子掌握不错,能背诵词语和句子,也能写出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