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19496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模块 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课内文言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4篇古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为考试范围,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6个)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并会翻译文章中的句子。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2、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中考真题】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

3、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 肉食者谋之 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 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

4、“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参考答案d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

5、循“词不离句”的原则。【中考真题】解释下列加点词。(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2)不能名其一处也_(3)几欲先走_解析“间”在这里作动词,可理解为“夹杂”;“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说出”;“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跑”。【参考答案】(1)夹杂 (2)说出 (3)跑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透视】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解题指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保留,

6、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中考真题】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_(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解析“讽”在这里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的意思;“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参考答案(1)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齐王接受了规劝。 (2)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考点五

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透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解题指津】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中考真题】阅读与朱元

8、思书第2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_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急。依据题干中“两个特点”的提示,不难概括出答案。参考答案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考点六: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考点透视】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解题指津】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

9、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中考真题】阅读爱莲说一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_解析莲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通过文中对莲的描写的句子,分析莲具有哪些品质,莲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品质。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具有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品质。这些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质。参考答案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考点七: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点透视】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

10、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中考真题】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解答这道题需注意两点:一是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寓言的寓意对你的生活所起

11、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参考答案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法: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附录16个文言虚词用法汇总【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一)其1代词。(1)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代词,他们的,指齐军的。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代词,它的,指岳阳楼的。(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或“那些”。如:复前行,欲穷其林。(

12、桃花源记)代词,那。2副词。(1)表反问,译为“难道”。如:其真无马邪?(马说)(2)表推测,译为“大概”。如:其真不知马也。(马说)3助词,表期望、命令,可译为“可要”“一定”。如: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二)乃1副词。(1)可译为“竟然”。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可译为“于是”“才”“就”。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们)”“你(们)的”。如: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三)虽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13、一端。(口技)故虽有名马。(马说)2连词,表让步,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四)为1介词,译为“向,对”“给,替”“因为”“为了”。(读wi)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读wi)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动词,可译为“认为”“当作”“做”“当”“担任”“是”“成为”。(读wi)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五)者1代词,可译为“的人”“的事情”“的东西”“的原因”。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助词。(1)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与“也”连用,表判断。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3)表停顿。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4)用在数词后,可译为“种”“样”。如: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六)且1副词。(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如:北山愚公者,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