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414817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形成(1)背景: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许多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各派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前提下的改良救国方案均遭失败)思想上“西学东渐”,国人的思想得到启蒙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受近代西方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2)过程: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

2、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5)实践: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

3、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2发展(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评价: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注民族主义对

4、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明确反帝。 注民权主义缺少具体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概念。 注民生主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未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辩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拓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注这里的“相同”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而三民主义没有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中“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内容。拓“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

5、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家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这段材料的主旨是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拓“文学革命”不仅仅是文学形式上的改革,而且是将斗争矛头对准封建主义的改革。例如,陈独秀不仅反对旧文学形式上的“雕琢”等弊病,而且着重地反对了“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封建思想内容,他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 联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2)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3

6、)从学习背景看,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4)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背景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

7、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进步性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表现: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

8、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面向工人的刊物。(3)影响: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注实质是鼓励各种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 辩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

9、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激进、迫切了一些。袁伟时 注各种救国努力失败后,知识分子处于彷徨痛苦中,而此时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补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重难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史料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

10、自孙中山全集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提示吸取传统民本思想;主张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接受西方民主思想。整体上体现了孙中山熔铸多元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特点。系统认知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满清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

11、)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反帝和争取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权利主张普遍的、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关注工农生活问题(三)家国情怀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核心价值在中国近代重新建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潮流中,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和领袖孙中山是走在最前列、最有影响

12、力的代表。孙中山对孔孟的“仁学”思想给予了新的解释,强调要发扬救世之仁、救国之仁。他将西方的人道主义融入到中国传统的“仁德”之中,对传统的“仁德”观念进行了扬弃式的发展。孙中山提出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中华民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的积极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中的优秀价值元素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重要启迪意义。重难点二新文化运动解读漫画中的女人孤独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上方的文字是“靠不住的”。同时漫画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该漫画深刻地揭示了在民主

13、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下,“三从四德”的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被动摇。系统认知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5)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历史事件提及次数新文化运动44五四运动45辛亥革命47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

14、帝133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摘编自近代思想史研究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提示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的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方向。史料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探究依据史料,指出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提示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系统认知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比较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境遇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与康有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北洋军阀企图通过尊孔复古达到复辟帝制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