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37969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高二历史(选修)试卷1、 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民族危机日益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2.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

2、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下列对石达开及其对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抗击外国侵略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军的主要动机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C“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4.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

3、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5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6. 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体制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7“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

4、,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科学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成为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结束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8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91935年1月,红军占领某重镇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会

5、址位于右图中 A处 B处 C处 D处10. 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 A. 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黄海海战 D. 百团大战11.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由此可见,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A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培训所需人才 B为苏联和美国军队培训联络人员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培训人才 D为国民党培训内战所需军事人员12.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

6、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的意义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 D结束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13.1949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材料中“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A筹建新中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召开中共七大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7、。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图1颁布于1912年 B图2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C图3是新中国的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5. 1990年10月7日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统一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台湾A. 认同“九二共识” B. 承认“一国两制” C. 坚持“一个中国” D. 同意两岸“三通”16.“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

8、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 B C D17.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A形成了中国为主导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同盟 B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C加强中国与俄国和东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D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18.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

9、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A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19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B人民强烈要求

10、反对专制斗争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20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21(10分)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

11、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

12、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 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2) 材料二中“咸丰庚申中英之战”指的是什么?该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2分)(3)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4)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3分)22(13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

13、,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

14、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5分)(2) 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3) 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