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7304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 20042005 年第二学期 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2 34 5 6 7 89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 1617181920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包括英雄在内,所以,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2.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分析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哲学道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

2、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2.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辩证法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经验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概念辩证法 C.自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 D.古代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主义的辩证法2.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

3、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A.宿命论的历史观 B.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5.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

4、不已。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话表明慧能和尚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主张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主观意识是运动的主体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

5、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E. 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2.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E.思维和存在的统一3.掌握事物度

6、的重要性在于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E.在实际工作中做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 A它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B.它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各要素中发挥作用 C. 它对物质生产有主导和超前作用 D. 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它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5.下列属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基本内容有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D. 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的矛盾 E. 经

7、济基础内部各方面的矛盾 6.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上,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有 A.批判和继承的统一 B.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全盘继承和吸收 E.同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彻底决裂 7.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E.树立全局观点,统筹兼顾8. 下列正确反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有 A.“你若要喜欢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社会创造价值”B.“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不是索取”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D.“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8、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9.下列命题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绝对精神”决定历史发展 E.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E.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11.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绝对观念的产物 E.神的启示 1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

9、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13.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A.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B.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C.劳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D.劳动是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E.劳动是人类的意识活动14.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了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表明 A. 认识来源于巨人 B.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 D.

10、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E.间接经验是认识之“源”15. 社会进步的内容包括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 精神文明的进步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E.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B卷) 20042005 年第二学期 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D2 D3A4 A5 A6 D7 D8C9C10 A1 ABCDE2 ABCDE3 ABCDE4 ABC5 ABC6 ABC7 ABDE8 ABDE9 ABDE10 ABDE11BC12BC13BC14BC15 ABCDE1617181920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三、辨析题(每小题

11、5分,共10分)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包括英雄在内,所以,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该命题是错误的。因为:(1)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这个前提下,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也起促进作用。认为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中,就包括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这种观点与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观点是相对立的。共创论不是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前提下,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而是把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看作是两个孤立、相互平等决定历史发展的力量。(2)该命题歪曲了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的辩证统一关系,把他们的历史作用等同,这就贬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鼓噪的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2.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分析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哲学道理。 该命题错误。因为:(1)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2)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