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7185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习复思考题(有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各门科学的总汇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C ) A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起源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 A. 无限与有限的关系 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 一般同个别的关系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 B. 是否承认世界是

2、可知的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 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5.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D ) A. 世界统一于物质 B. 世界统一于精神 C.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D.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是( D ) A. 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 B.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分裂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裂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中世纪经院哲学 C. 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

3、规律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是( BDE )A.主观性 B.机械性 C.片面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 BDE )A.思维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3、哲学是( ACD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D.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A.思维与存在

4、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6、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 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 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 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E.休谟和康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

5、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有( BDE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的是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是( ABE )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主义 D.创立了辩证法E.科学地确

6、定了实践范畴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1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他们分别是( CD )A. 本体论 B. 认识论 C. 人本主义 D. 科学主义 E. 理性主义1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 D. 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单项选择题1.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C )A. 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 物质和运动只同一个东西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2.“坐

7、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A )A. 运动的绝对性 B. 静止的绝对性C. 运动的有条件性 D. 静止的无条件性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C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绝对主义的观点5.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D )A. 时间的间断性 B. 时间的连续性C.

8、 时间的重复性 D. 时间的不可逆转性6.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A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相对主义 D. 不可知主义7.时间和空间是( B )A. 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 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8.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A )A. 合乎逻辑的 B. 唯心论C. 形而上学 D. 诡辩论9.人脑是( B )A. 思维的对象 B. 思维的器官C. 思维的产物 D. 思维的源泉10.“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A. 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

9、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C.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1.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C )A. 人脑的产生 B. 工具的发展C. 生产劳动实践 D. 语言的发展12.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C )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 否认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D. 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13.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D )A. 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B. 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C. 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D. 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去改造世界1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

10、提是( C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具备完全必要的物质条件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克服偶然性的干扰1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B )A. 人们的主观努力 B. 社会实践C. 科学活动 D. 思想斗争三、多项选择题1、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 ABD )A.世界的本质是金、木、水、火、土 B.世界的本质是气C.世界的本质是存在 C.世界的本质是原子 E.世界的本质是无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 ABCDE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C.把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一般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

11、构理论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E.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3、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 ABC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社会运动也离不开自己的物质主体生产方式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的精神运动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E.根本没有概念运动,讲概念运动就是唯心主义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ABCD )A.同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观点是根本对立的 B.同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唯心主义一元论是根本对立的C.同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有原则的区别D.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 E.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指( ADE )A

12、.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6、把感觉经验当作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BDE)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贝克莱主义观点、物质和远动的关系是(AB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CE)反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世界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为自然界创造秩序创造理论体系、意识的本质是(BC)人脑的分泌物人脑的机能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观念的系统人与生俱来的特性、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ACE)三思而后行饥不择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趋利避害的本能预见未来、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ACE)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越是强调客观规律,就越是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谓实践是指(ACE)人们能动地考察探索客观对象的物质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