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lqh1****020 文档编号:12635811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及标准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其特殊性在于间接性,即学生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

2、生产过程。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必须以交往为背景,还要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情趣的坦诚沟通,以便激起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智慧与志趣的共享,从而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应有积极的价值追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与教益。)解析:2.根据中国学

3、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就其中一项谈谈你的看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核心素养是教育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考生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论文得到答案,凯程的公众号中也曾讲过相关的热点问题,并对答案进行了整理,均可作为参考。 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六大基本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具体内涵请参考下表(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项具体展开即可):)解析:3.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黄金。”有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其培养为各种人才。”还有人说:“孩子学不好,

4、全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请评析以上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题目中的三种说法分别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均片面地看待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因此,在答题时,需要先说明三种观点的片面性,再交代正确的看法应该是需要正确看待和发挥各方面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题目中的三种说法分别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均片面地看待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正确的看法: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提供了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5、;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析:4.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的表述是什么?如何理解?说一说我国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中有什么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理解: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了教育的方向,规定了我国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贯彻中的问题

6、(参考)。 教育方针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智育; 教育方针中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但是课堂教学常常脱离实践。)解析:5.学习心理的本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行为主义。 学习就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2)认知主义。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3)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

7、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4)建构主义。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

8、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解析:6.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操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冯忠良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是: (1)操作的定向阶段。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的定向映象可以有效地调节实际的操作活动,缺乏定向映象的操作活动经常是盲目的尝试,效率低下。 (2)操作的模仿阶段。这是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

9、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阶段。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阶段。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解析:7.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

10、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09岁)。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 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 (2)习俗水平(915岁)。他们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规则已被内化,自己

11、感到是正确的。因此,行为价值是根据遵守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这个阶段儿童的注意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它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

12、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它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有些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 该理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

13、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解析:8.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例如,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如果学生的头脑中没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无法解决梯形面积的难题。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智能: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动机: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例如,我们要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如果没有说清楚其用途,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就不会深入理解,从而无法解决难题。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第一,在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