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基础知识过关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634945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基础知识过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核舟记基础知识过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核舟记基础知识过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核舟记基础知识过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舟记基础知识过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基础知识过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解释(有特殊用法的请注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 )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 )势象( )形,各具( )情态。尝( )贻( )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高可( )二黍许。中轩( )敞者为舱,箬篷( )覆( )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 )窗而观,雕栏相望( )焉。闭之,则(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 )糁( )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而多髯( )者为东坡,佛印居( )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

2、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 )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 )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之珠可历历( )数也。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 )仰面,左手倚一衡( )木,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 )容寂( ),若( )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色墨( )。又用( )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

3、;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不盈( )寸。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2、 一词多义可: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 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此中人语云( )3、 虚词填空以:能以径寸之木( ) 以至鸟兽( ) 盖:盖大苏泛赤壁云( )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之:径寸之( )木 箬篷覆之( ) 闭之( ) 石青糁之( ) 左臂挂念珠倚之(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为:为宫室、器皿( ) 中轩敞者为( )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东坡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

4、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 为( )字共三十有四而:启窗而观( ) 中峨冠而( )多髯者 而( )竖其左膝 而( )计其长其:其( )两膝相比者 而竖其( )左膝 其( )人视端容寂 其( )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 )上 其( )色墨 其( )色丹 而计其( )长者:中轩敞者( )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 ) 其两膝相比者( ) 盖简桃核修狭者( )4、 拓展为(5+4个):因(6个)绝(6个)属(4+3个)五、翻译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_2.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_文意理解:画出不正确的地方1. 本文既是一篇条理清楚的说明文,

5、也是一篇气韵生动的艺术小品文。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文章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介绍了王书远的技艺和核舟的由来。接着介绍了核舟的各个部分。末段计算了整个核舟刻画的人物、窗户、箬篷、器物、文字的数量。( )3. 文章在介绍王叔远的技艺时候,说“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则体现了他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 )4. 文章在介绍核舟的时候,采用了空间顺序:船头船舱船尾船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精致的核舟

6、。( )5. 作者在介绍船舱的时候,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小窗是可以打开和关上的。“启窗而观”可以看见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左右两个栏杆上还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 作者在介绍船头部分时,写船上的游览者苏轼、黄庭坚、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 )7. 作者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除了描写二人的衣着、姿势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不过。“矫首昂

7、视”的佛印又给人一种孤高冷寂的感觉,这自然成为了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 )8. 作者在核舟上共塑造了五个人物形象,而五人中又以船头的苏、黄、佛印为主,而此三人中又以佛印为主,着重表现其洒脱豪放的人物形象。( )9. 作者写船尾的时候,写了舟子的表情和动作。居右者的平静专注和居左者的悠闲自在也渲染了舟上轻松愉悦的氛围,跟船头的情景相呼应。( )10. 末尾作者说“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了开头,强调了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 )11. 本文之所以写得如此妙之人能够通过他的文字想象出这件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写作时笔触生动、语言优美、逻辑清晰。( )12. 从

8、课文可以看出雕刻家虽然取材于苏轼泛舟赤壁这件事。这又不受这件事自身过程的约束。他讲求的事既具体生动又高度集中的概括方式,力图再现人物的神情动作,同时不把人物的塑造和四周的环境分离开来。( )13. 作者之所以先写船的中间部分,主要是因为中间部分的内容更丰富,更能体现雕刻家高超的技术。放在前面来写也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 作者对核舟各部的描写,是先总写,后分写;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很有章法。( )15. 本文的作者是明朝人魏学洢,文章选自他所编写的虞初新志。( )16. 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文章生动地

9、表现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的原貌,而不是写成一篇平实的解说词。 17. 文章最后用“嘻”这个叹词领出了“技亦灵怪矣哉”一句,突出了作者对王叔远高超技艺的赞叹之情,也表现了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赞赏。( )18. 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19. 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20. A第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21.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五、翻译

10、判断:把错误的地方勾画出来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约有两粒黄米粒那么高。(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译文:打开窗子观看,木雕和栏杆左右相对。(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两膝互相比较着,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 )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译文:字迹细得像蚊子脚,是用刀钩画出来的。(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译文: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符合。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文:那人正视着(茶壶)神色寂寞,像是在听茶水烧开的声音。( )7.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核桃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