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16110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 备课时间:第1周 拟使用时间:第2周 小组 姓名教师寄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学习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第一课时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认定目标:用文中一句名言导入,学生读目标,认定。检查预习,感知文本:1.交流并订正预习导航中错题。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3.齐读全文。走进文本,我品析:1. 齐读课文。2. 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独立翻译后,组内交流,学生质疑,教师释疑。翻

2、译下列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教师解答学生质疑,并评价学生品析。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组内交流后明确。教师小结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作业:背诵全文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乡为生死而不受 通 词义: 所识穷乏者得我

3、与? 通 词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词义: 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词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二者不可得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贤者能勿丧耳( )故患有所不辟也( )呼尔而与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4.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生,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得兼, 。九年级下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第二课时)备课时间:第1周 拟使用时间:第2周 小组 姓名教师寄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检查背诵情况:抽一小组背诵。走进文本,我品析:(一)结合注释,翻译第二自然段。独立翻译后,组内交流,学生质疑,教师释疑。翻译下列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朗读,体会文意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文本,我

5、运用:1.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组内交流后班内明确:材料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材料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五、课后延伸 达标测评: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一、(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6、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简答题(5分)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_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

7、,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a_b_二、1、解释句子中加线的词语。(1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1分)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3分)观点:诗句:三、(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8、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