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16365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2卷) 新人教版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7分)(1)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 ,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4)巧笑东邻女伴, 。(晏殊破阵子)(5)年少万兜鍪,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采用典故,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虞侯(y) 嗔怒(chn) 吹嘘(x) 怄气(u) B.庖丁解牛(bo) 谮害(z

2、n) 麾下(hu) 忌讳(hu) C.腆着肚子(tin) 绾了头发(wn) 商酌(zhu) 诓骗(kung) D.吹毛求疵(c) 滞碍(zh) 狡黠(xi) 抽噎(y)3.将下列短语补充完整:(4分)狂 自大 咬文 字 豁然 通 怀古 今格物 知 手旁观 不倦 根深 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A、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B、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C、对于俄罗斯“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销声匿迹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3、D、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留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猜测和遐想。5、下面语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4分)大足是我国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始凿于唐景福之年(公元89年),经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大约终成于南宋末期左右,明、清仅有一些零星雕刻。大足石刻即使主要是佛教造像,但历代匠师们却发挥了充分的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把他们对美的理想融化在造像中,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第处缺主语,应添加第处用词重复,应删掉第处关联词运用不当,应改为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6、在水浒传中, 被称为“赛诸葛”的人是吴用,绰号为“”。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

4、_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填朝代)的(填人名)。(2分)7. 阅读下列材料,作一些思考. (4分)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

5、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分)(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2分)二、阅读(45分)(一)陈涉世家(节选)(10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

6、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会天大雨 (2)今亡亦死 (3)宜多应者 (4)旦日,卒中往往语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 )上使外将兵。译文: 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7、。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1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 (二)母亲的心(15分)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

8、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

9、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

10、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12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段的主要情节。(3分)装订线内不要答题uuuuuuuuuuuuuu

11、uuuuu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我”想吃螃蟹 母亲捞起螃蟹 13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4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5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16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三)另一种珍爱(12分)乔叶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