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9271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案例展示 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首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含蓄美和朦胧美。反复朗读,直至成诵。(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反复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含蓄美。2.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

2、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呢?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师:介绍背景,助读诗歌,并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

3、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睢鸠(j ji):一种水鸟。窈窕(yo ti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配偶。荇(xng) 莱: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m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

4、,睡时。芼(mo):挑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指导朗读:第一节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要相对平静。第二节写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要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第三节写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第五节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和幸福之情,应读出兴奋和轻快的语调。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指定三名学生分别读第一、二、三章。师:读诗歌,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请同学们再回顾归纳一下读好诗歌的方法或技巧。生1:吐字要清新,声音要洪亮。生2:要注意语调节奏,读出感情,抑扬顿挫。师:对。你们的意思是读要读得字字清晰,读要读

5、出轻重缓急。诗歌重在想象、联想,朗读时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学生齐读,再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思读全文,理解诗意师:同学们已经读了诗歌,想一想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生2:写一位君子喜欢上一位淑女。生3:写一个青年思念一个采荇莱的淑女。生4: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5: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师小结:这首诗很短但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睢的确

6、名不虚传。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分别负责每章的分析鉴赏任务,然后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其他组补充或评价。)成果展示:第一章(1节):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板书:听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次 语约义丰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第二章(2.3节):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

7、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第三章(4.5节):写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到美满的婚姻。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3)品读全诗,探究手法师: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生1:题目取自句首。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

8、声叠韵字。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句”。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同时多媒体显示: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

9、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师:诗中“伊人”很美,使得男子一往情深,上下求索,诗人为什么不把这种美直接写出来,而先写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呢?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生1:如果直接写,就很难突出追求者的心情。生2:用环境描写更能表现他的美,表达他的爱意。生3:先写雎鸠,再写相思之情。师:说得非常好。诗中借景抒情,融景生情,这里用的是一种“兴寄”的表现手法。多媒体显示: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

10、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比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嗓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师小结: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写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兴”,即“先

11、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开篇先言他物:“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正如上例睢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4)延伸、拓展,课内训练试背全诗。师:朗读或试背全诗。生:记忆、默诵全诗。让学生用自由体诗或散文的语言翻译诗,只要译文符合愿意即可。(有的用自由体诗歌的形式翻译,有的用散文的形式翻译,并在小组内交流、互评)(5)布置作业(略)第二课时师导入:如果说关雎是一支完整的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谁能告诉我,马拉松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路途遥远、艰险、

12、需要耐力和持久的决心、勇气、坚持不懈、努力不放弃)蒹葭便是描写了马拉松式的爱情追求,让我们来听听这场爱情告白吧。(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字词词掌握情况。投影显示: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蒹葭溯洄 晞 湄跻坻涘(选两个同学注音)明确:jin jishux mi j ch s赏析、思考下列问题。师: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出,诗人寻找了几个地方?生1:在水一方。生2:在水之湄。生3:在水之涘。师:这些地

13、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一个字概括。生:长、跻、右。师: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生1:溯洄从之。生2:溯游从之。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多媒体背景显示、画外音: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难走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沙洲上。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还没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还没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

14、在隔河对岸的河水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又回旋。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2)研读全诗,探究手法讨论分析本诗中“起兴”手法的运用。师:我们已经在关雎里学过了“起兴”手法的运用,请同学们举例分析蒹葭中那些地方用了这种表现手法。生:(举例分析,畅所欲言)师小结:蒹葭这首诗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冷落寞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首诗每章开头的两句都是“

15、兴”,从而引起正文。讨论分析诗中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师:同学们,我们用关雎里学过的知识举例分析本诗中那些地方用了这种表达方式。生:(举例分析,畅所欲言)师小结:本诗与诗经中的许多篇一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三章不断转换字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萋萋”、“采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未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涘”;首章中的“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通过字面与声音的转换,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得到了升华。(3)品读全诗,感受意境师:请同学们齐读诗歌,谈谈自己的感受。生1:本文写得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景象,这种景象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诗中几次提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