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2860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伤仲永 王安石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2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3理论联系实际,用文中观点指导学生自觉学习。导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王安石,字 介甫 ,号 半山 ,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应连在一起)他因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泯然众人矣 Amn Bmn Cmng Dmn (B)(2)日扳仲永 Apn Bbng Cfn Dbn (A)(3)

2、环谒于众人 Aji Bh Cy Dy (C)(4)卒之为众人 Acu Bz Czh Dc (B)(5)称前时之闻 Achng Bchng Cchn Dchn (C)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未尝识书具( 曾经)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聚、团结)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 )泯然众人矣。( 消失 )贤于材人远矣。( 胜过、超过)( 有才能的人 ) 卒之为众人( 最终、最后)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从先人还家(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3、且为众人。像他那样天生聪明的,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了普通平凡的人。二、课堂学习研讨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第二个阶段:十二三岁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个阶段:又过七年之后,完全变为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2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_,其具体做法是_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不使学_。(用原文回答)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

4、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4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意在突出他年幼时的天资过人。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三、针对性练习基础题1按照要求写出词语并解释其意思。写出文章的一个通假字:(扳:通“攀” 牵、引)找出一个古今异义的词:(稍稍:古为“渐渐”之义;今义是“稍微

5、”)找出一个一词多义的词:(自:“并自为其名”中是“自己”的意思;在“还自扬州”中解释为“从”)写出一个名词(形容词)动用的词:(“宾客”“利”为名词动用;“奇”“异”为形容词意动。)2朗读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C )A.卒之为众人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余闻之也久。”用“/”表示句中的停顿;余 闻 之 也 / 久这个句子在文中结构上起_过渡_作用。能力题4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5从最

6、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对于你自己有什么指导意义?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拓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父贤不足恃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 ”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

7、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注释】放:放逐,流放。瞽瞍:( su)亦作“瞽叟”,古帝虞舜之父。望:指望。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父贤足恃乎? ( 依赖 ) 君欲治,从身始。( 自身 )7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我向你征询了这五种情况,你竟全都认为不能,是什么道理呢?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8魏文侯从父、子、兄、弟、臣五个方面向狐卷子提问,狐卷子列举了哪些历史人物对答? 父尧 子舜 兄舜 弟周公 臣商汤周武王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成就一番事业,主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从我做起,而不应该依赖别人。导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