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内容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第 1 学时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重难点1、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2、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tng( )破 nin( )性 h( )家 邪魔鬼su( )ku( )门 腌z( ) lo( )饼 gd( )( )2、填空。本文作者_,_(流派)作家,所谓“本命年”,即是_。你能写出十二生肖中的几种吗?_、_、_、_。文中对旧年
2、习俗信手拈来,如_、_、_、_等,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3、想想你家乡过年的风俗,就其中一二种,试作介绍。4、把自己在自学时的疑惑或新发现写下来。二、课堂探究:(一)、课堂自学师生共同设计自主阅读提纲。1、师生在释疑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A.、文中写了几件事。B、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二)、组内交流学生交流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释疑。(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1、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3、媒体出示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用含义深刻的对联激发学生的
3、兴趣,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4、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1)、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2)、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a、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b、快速阅读、跳读饺子过年、大学生谈过年等拓展性资料,找出作者对过年感受的句子,使学生自主加入探讨。(三)、组际交流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
4、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四)、拓展延伸1、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小组作班级交流。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3、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过年的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三、达标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烙饼()簸箕()大吃大嚼()吆喝()腌渍()骚扰()2、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
5、十四节气名称,请将第三句诗所表达的节气的名称写出来。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第三句诗表达出的节气名称: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3、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今年岁逢丙于,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4、文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5、你怎样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6、你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习俗,能否比较一下异同?学习反思: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刘绍棠(
6、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的主要作品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
7、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二)江苏苏北地区的过年习俗1、包子年前二十六开始各家各户就开始蒸包子,随便走到哪一家,满屋子都弥漫着热腾腾包子、馒头的香气,灶头里火旺旺的,整个屋子都暖烘烘的。主妇们忙着蒸包子,炸圆子,苏北人做起包子来也如他们性格一样粗犷大气,蒸起包子馒头来都是几大锅几大锅蒸,然后搁在那里一大家子慢慢吃
8、,一直要吃到出了正月。主妇们满手的面粉,一边翻动油锅里的肉圆子,一边把包子起锅,然后又赶着剁馅,做下一锅的包子;而旁边的小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围着锅台跑来跑去,等着吃包子了。2、饺子贫穷的生活让中国的老百姓过年才能吃一次饺子,生活的改善,这习俗也就演变为一种节日文化被保留至今。饺子与汤圆都得称呼为元宝分别称呼为长元宝、元宝。过年图个吉利和温馨,也就有很多避违!年初一、初三、初五、初十、十五的早上都得吃水饺和汤圆。初一是大年,其他是小年,十五是元宵。饺子不能说饺子,要说“弯弯顺”或“长元宝”。弯弯顺,表示人生道路有弯,希望每个人生之弯都能顺顺利利!又因饺子象银元宝,也叫长元宝。3、汤圆,要叫元宝
9、。在包汤元的时候,大人门总会把2-3个的硬币包到汤元里,谁能吃到将新年有好运气!吃不要叫吃,要叫揣元宝。意思把新年里揣得很多的元宝。大人都会在三十晚把新年的语言注意事项向小孩公布清楚,不能随便乱讲话,希望新年都有好兆头!4、开口糕(高)条块切糕是江苏农村必备年货之一,大人会在三十晚睡觉前在每个人的床头放几片这种糕,并强调必须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糕吃掉,要在讲话等一切活动前吃掉。称呼开口糕,希望新年比去年高!开口糕从老人到小孩都要吃的。5、送灶。吃灶饼,用发酵的小麦面做的,内包糖、菜等自己喜欢的各种陷,然后在铁锅里烙饼,一般是大人边烙小孩子边吃,一种过年的景象就出来了。农历腊月
10、二十四送灶老爷,有的地方可是前一天。每家都有在街上把灶老爷请回来,就是买张印有灶老爷图案的红纸贴在灶的面向门口的那面。有的老人在贴后,还会一拜,并说:上天行好事,下界保平安!6、守夜。到三十要守夜到新年,灶老爷又回来了,新的一年家家富裕有饭吃,寄托百姓对吃的满足与向往。现在,已经被慢慢被淡忘!从送灶开始就是过年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也农民给忙碌一年的自己放假休息的一段时间!做豆腐、蒸馒头、年糕,炸肉圆。年前准备为主,年后吃玩乐为主。7、春联与门前。所有的想法做法都寄托百姓一种简单寄托!希望新年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五子登科、六畜兴旺!这些希望也将在春节的贴春联中表现出来。不但门要贴,其它相关生活大计的地方也要贴。粮墩上贴:五谷丰登。衣箱衣柜:丰衣足食。猪圈鸡窝:六畜兴旺。8、年三十 团圆夜。一般大家庭吃团圆饭,给老人和小孩发压岁钱。9、年初二 去拜年。一般晚辈夫妻都要在初去女方给父母百年,带上糕、酒、食品等四样、六样、八样礼品拜年。特别是新姑爷在三年内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如果女方有几个叔叔,将要每家都要登门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