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5996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4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屐(zh) 渌水(l)殷岩泉(yn)B澹澹(dn dn) 石扉(fi) 不解饮(ji)C魂悸(j) 邈远(mio) 将进酒(jin)D馔玉(zhun) 沽取(k) 千金裘(qi)解析:选B。A项,“屐”读j;C项,“将”读qin;D项,“沽”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摧:低着C青山横北郭 横:遮蔽D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拿解析:选C。横:横亘。3对下列诗句涉及的历史人物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谢公宿处今尚在 谢公:谢朓,南朝诗人B一骑红尘妃子笑 妃子:指杨玉环C杜郎俊赏 杜郎:

2、指诗人杜牧D白也诗无敌 白:指唐朝大诗人李白解析:选A。“谢公”指谢灵运。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势拔五岳掩赤城 B仍怜故乡水C永结无情游 D高堂明镜悲白发解析:选B。A项,古义,超出;今义,拉出。C项,古义,忘情;今义,没有感情。D项,古义,高大的厅堂;今义,借指父母。5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诗句。(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梦吟天姥吟留别)(2)_,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3)浮云游子意,_。(送友人)(4)人生得意须尽欢,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5)古来圣贤皆寂寞,_。(将进酒)答案:(1)使我不得开心颜(2)举杯邀明月(3)落日故人情

3、(4)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5)惟有饮者留其名二、拓展提升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李太白杂言(节选)宋徐积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戴乌纱,著宫锦,不是高歌即酣饮。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注】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B“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C诗人借描写李白春风

4、得意时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李白的高傲和狂放。D“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李白的豪迈俊逸。解析:选C。C项,“春风得意时”有误。(2)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5、。【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解析:选B。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

6、心心相印的意思。(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

7、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多刺的灌木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解析:选A。A.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昂扬奋发”

8、显然与其意境不符。(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解析:诗歌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丰富而不幸的人生际遇,怎不令人痛感“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呢?而这种际遇实因“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所致。“徂晖”即落日之余晖,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诗人感叹身世,并从自身的不得志中,看到了“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的社会现象,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诗人极欲改变这种现状,但又无能为力,因而只有“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以示对社

9、会不公的抗议。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情。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乌 栖 曲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注】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B“吴歌楚舞

10、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C“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在这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D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逸生活自昼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创新。解析:选A。A.“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错,并不是具体描绘。(2)整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对比(反衬):诗人将吴宫昏林暮鸦的幽暗气氛与“吴王宫里醉西

11、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又用吴宫歌舞宴乐过程的狂欢极乐与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形成对照。借古讽今(用典):引用吴国因为吴王荒淫纵欲而亡国来讽谏当时的唐玄宗。暗示吴国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并借吴王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贵妃。直抒胸臆:“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白描:“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用洗练的笔法,勾画出吴宫的轮廓和西施的剪影。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2、寻雍尊师隐居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注】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青牛:传说老子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赴流沙而不返。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起势不凡。“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寻找过程的艰难。C“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

13、,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D“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解析:选B。B项,颔联除了写寻找过程的艰难之外,更主要的是表现寻找过程中的乐趣。(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刻画形象:“逍遥不记年”直接表现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古道”“流泉”“花暖”“松高”描绘居处环境的清幽、静谧,侧面烘托人物的淡雅高洁;运用青牛、白鹤的典故,表现人物洒脱自由的道家情怀。思想感情:对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的仰慕;对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的怅惘之情。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