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byq****87 文档编号:12621596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I卷】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第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有关“艺术”的概念,是历史地形成的。通过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我们一向认为的那些自然而然、古已有之的概念,其实是在相当晚近的时代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我们今天所具有的关于“艺术”的“自然而然”的常识,是一种历史的构造。 关于艺术定义的历史,我们可以分成三段来考察,即古代对真正艺术的追求,近代以单一的原则来定义艺术,以及现代分析美学对艺术定义的研究。在古代,对艺术的评价之中,就已经有了寻求艺术定义的萌芽。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到,用界笔直尺画出来的画,是“死画

2、”,而像吴道子那样“意存笔先”“守其神,专其一”所作出来的画,是“真画”。提出一些艺术观念,将符合这些艺术观念的艺术品称为艺术或真正的艺术,这种做法,应该视为现代艺术定义的萌芽。类似的情况在欧洲也有。然而,那时还没有现代艺术的概念,所表达的只是在创作中的追求和在欣赏时的提示而已。为艺术下定义的要求,是在现代艺术体系形成之时才形成的。这是一种艺术的自觉。当夏尔巴托提出“美的艺术”体系之时,就认为,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要归结到一个单一的原则上。他说艺术是“模仿”,对此,有许多人反对。这不要紧,将人类的一些不同的活动及其成果放在一道,宣布它们都是“美的艺术”,又认定它们是依据共同的原则生产出来的,这已

3、是思维的一大进步。或者可以说,巴托实现了从“什么是艺术”到“艺术是什么”的转化。从这时起,人们就开始寻找艺术的定义了。关于艺术的定义,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规范性的。制定一个标准,将符合这个标准的说成是艺术,而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宣布它不是艺术。第二种是描述性的。它不是要告诉艺术家如何创作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而是面对被公认的艺术品,对它的特征作出描述,说明它们作为艺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些较为古典的关于艺术的定义,例如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现实的再现”等等,兼有规范性和描述性的特征。艺术定义中的规范性与描述性的结合,随着20世纪初的先锋派艺术的出现,遇到了大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分析家

4、乔治迪基提出了著名的艺术制度论。与之相对应,阿瑟丹托则提出“艺术界”理论,寻求一种哲学的解释。已经有太多的定义被人们讨论过了。通过定义,美学家们赋予一些物品一种身份,肯定一些价值,实现一些操作。我们今天再来看艺术定义,可以进入到这样一种层次:为艺术下定义,本身就是一种话语行为。人们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来影响艺术、表达自己的艺术观。说这不是艺术,那才是艺术,实际上是宣扬一种艺术观。从这个意义上讲,为艺术下定义的活动,不一定是在推动人们不断接近艺术的本质,而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推动艺术发展的过程。(摘编自高建平艺术的定义及其意义)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类关于“

5、艺术”的概念并非自然而然,古已有之,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艺术认识的不断推进,才逐渐被创造出来的。B张彦远的“死画”与“真画”说,与夏尔巴托提出的“艺术是什么”殊途同归,都可以看作为艺术定义的萌芽。C对于艺术探索的进程,古代欧洲与中国类似,虽然都出现了为艺术定义的萌芽,但都没有形成现代艺术的概念。D关于艺术的定义,描述性的比规范性的更加灵活,包含的方面更加广泛,更适合对艺术进行恰当地定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随着历史的进步,对艺术的定义越来越科学,由古代对艺术的追求,到近代以单一的原则来定义艺术,再到现代以分析美学对艺术定义。B张彦远所谓的“意存笔先”“

6、守其神,专其一”其实质是画作不仅要有画面,还要融入作者的思想,体现某种精神。C20世纪初,由于先锋派艺术关于艺术的定义不同观点,艺术定义中规范性和描述性相结合的观点受到不小冲击。D为了解决“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现实的再现”等遇到的麻烦,乔治迪基和阿瑟丹托分别提出了艺术制度论和“艺术界”理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像吴道子那样“意存笔先”“守其神,专其一”所作出来的画才是艺术品,所有用界笔直尺画出来的画都不能说是艺术品。B虽然对艺术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共同的结论,但通过为艺术定义,人们能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艺术品,创造艺术品。C夏尔巴托提出“美的艺术”,他还认

7、为,不同门类的艺术应该归结到一个单一的原则上。这是一种艺术的自觉。D为艺术下定义虽然不能让人们更接近艺术的本质,但通过宣扬自己的艺术观,客观上影响了大众的艺术观,有助于艺术的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宇、王希)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2738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粮食单位面

8、积产量5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上年提高02。材料二:到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取得“十一连增”的关键是近些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得力,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第一,得益于新品种的大推广。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国审品种的推广面积已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特别是两优系列超级稻品种等高产品种的推广,有力支撑了粮食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第二,得益于技术集成的大应用。近年来一批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的集成推广,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土壤深松、播后镇压、越冬浇水、一喷三防等常规技术的集成推广,我国小麦亩产水平近十年提高了近70公斤。第三,得益于农作物结

9、构的大调整。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一靠播种面积扩大,二靠单产水平提高。玉米、稻谷等高产作物替代大豆等相对低产作物,对促进粮食总产增加作用很大。第四,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对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12月11日)材料三: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如果按年人均口粮135公斤计算,需求量将至少增加135亿公斤。近年来,饲料用粮快速增长,生物燃料、生物制药和酿酒工业发展迅速,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而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质量总体不

10、高,我国气候变化频繁,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增加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另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种粮农民的数量减少,粮食种植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粮食价格增长幅度很小,种粮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极大地抑制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14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4月2日)材料四:去年以来,国内围绕粮食问题有两个热门话题,第一个是中国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第二个是进口了一亿吨粮食。围绕这两个问题议论比较多,为了澄清问题,我简单把中国粮食生产、消费、进口的形式给大家做一个报告。过去十年粮食生产的年均增长率是282%,其中单产

11、的贡献大概是52%,面积增加对生产的贡献大概是32%,粮食品种内的结构调整对增产的贡献是16%左右。粮食消费年增长339%,由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的消费的增加是40%左右。粮食进口年均增长3286%,去年我们进口了大约一亿吨,2014年消费大概七亿吨。根据判断,实际需求是65亿吨;到2020年,我们生产的极限大概也是65亿吨。但是,目前,资源、环境已经亮起了红灯,我们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粮食生产的目标还是维持目前的61亿吨左右。到2020年,粮食的需求量预测大概72亿吨,自给率基本上能达到85%,和我们粮食安全定的目标大体吻合。未来粮食安全从生产、消费、进口这三个关系来看,面临着挑战。去年

12、过多进口的主要是大豆,占了72%,其次是大麦和高粱,占了谷物进口的57%。应对大豆、大麦、高粱的过多进口问题,必须降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抑制三大主粮的国内外差价,不能超过65%的防火墙。 (摘自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2014年我国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粮食作物均比上年增长08%,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577万吨。B我国粮食能够实现十一连增,有国家政策的原因,也有种植技术更新,粮食品种优化,生产条件改善等原因。C到2014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但农民因种粮而增收的幅度并不在,农民种

13、粮的积极性并不高。D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还是处于可控范围内,总体还是比较安全的。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材料一、材料二都报道了我国粮食十一连增的喜讯,但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增产的信息,材料二侧重于分析增产的原因。B材料一、材料二在写法上各有特色,材料一侧重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属于消息;材料二侧重于对事件的评论,属于新闻评论。C由材料三可知,我国粮食消费增长固然有人口增长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增长过快,消耗过多。D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居安危,因为导致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广泛存在,如耕

14、地因素、气候因素等。E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同时我国粮食进口达一亿吨,这让很多人迷惑不解,进而产生怀疑,引发非议。针对这一现象,钱克明进行了澄清。6材料三中“种粮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极大地抑制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材料和现实,就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几点合理的建议。(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黑 头冯骥才 黑头是条好狗,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有第二条的狗。黑头是条菜狗那模样太丑,说它都怕脏了舌头!不光人见人嫌,野狗们也不搭理它。北大关隆昌海货店里一位老伙计商大爷,在这里干了一辈子,如今

15、六十多岁,称得上这店里的元老。他见黑头皮包骨头,瘦得可怜,时不时便叫小伙计扔块鱼头给它。狗吃肉不吃鱼,但这小崽子却领商大爷的情,就是不吃也咬上几口,再朝商大爷叫两声,摇摇尾巴走开。这叫商大爷动了心。日子一久,有了交情,模样丑不丑也就不碍事了。 一天商大爷下班回家,这小崽子竟跟在他后边,距离拉得不近不远,也不出声,直送他到家门口。第二天照样如此,一连三天,商大爷明白这小崽子的心思,回到家把院门一敞说:“进来吧,我养你了。”黑头就成了商家的一员。商大爷很快把黑头喂得壮了起来。它很少叫,商大爷明白,咬人的狗都不叫,所以从不叫它出门。即便它不咬人,也怕它吓着人。其实黑头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样凶,决不出院门,也决不进房门。整天守在院门里,房门外。每有客人来串门,它必趴下,把半张脸埋在前爪后边,不叫人看,怕吓着人,耳朵却竖着,眼睛睁得挺圆。决不像那种好逞能的家犬,一来人就咋呼半天。可是一天半夜有个贼翻墙进院,它扑过去几下就把那贼制伏。商大爷常说黑头这东西有报恩之心,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爷讲礼讲面、讲规矩、讲分寸,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欢。可是,一次黑头惹了祸,而且是大祸。那些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