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3785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4 课 阿房宫赋 学生用书 P55 诗海拾贝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 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 周齐秦汉楚 赢 都变做了土 输 都变做了土 赏析 这首小令是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 开头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 它曾 是秦朝宫殿的所在地 被大火焚烧之后 当时的歌台舞榭 鼎玉金珠都已不复存在 作者用 今何处 一个问句 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并自然而然地引出 了下文 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草的萧疏 水的萦纡 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紧接着六 七句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 周朝

2、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 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 刺 即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结尾处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 奢侈的宫殿 最后都会归于灭亡 这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语林撷英 课文名句 1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2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3 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4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5 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治国名言 1 国者 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 说符 2 顺天者存 逆

3、天者亡 孟子 3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4 治民无常 唯法为治 韩非 5 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管子 6 治国之道 爱民而已 西汉 刘向 7 治身者以积精为宝 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西汉 董仲舒 8 理国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 唐 房玄龄 学生用书 P55 作者卡片 姓 名杜 牧 生卒年803 853 字号称谓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 贯唐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相关资料 唐代著名诗人 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 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 等 其诗 在晚唐成就颇高 时人称为 小杜 以别于杜甫 又与李商隐齐名 人 称二者为 小李杜 背景呈现 阿房宫 秦宫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 前 21

4、2 年 役 夫七十余万 工程浩大 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 故称 阿房宫 本 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825 年 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 风雨飘摇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 位 好游猎 务声色 大兴土木 不理朝政 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 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 建及毁灭 总结秦王朝骄奢安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 希望唐 朝统治者引以为戒 不要重蹈覆辙 知识链接 赋 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形成于汉代 盛行于六朝 多用铺陈夸张 手法 极尽渲染之能事 语言讲究对偶 注重声律 辞藻华丽 富有文采 称 骈赋 唐 宋时 它已经趋向散文化 句式参差 长短不齐 多以散代骈

5、押韵也比较自由 称 文赋 1 字音 廊腰缦回 m n 囷囷焉 q n 不霁何虹 j 辇来于秦 ni n 鼎铛玉石 ch n 金块珠砾 l 弃掷逦迤 l y 取之尽锱铢 z zh 妃嫔媵嫱 f i p n y n qi n 2 通假字 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缦 通 漫 长久地 3 一词多义 1 一 六王毕 四海一 动词 统一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数词 一次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 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副词 全 都 2 爱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动词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动词 爱护 晋陶渊明独爱菊 动词 喜欢 3 取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动词 夺取 不稼不穑

6、胡取禾三百廛兮 动词 收取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 着 4 族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 动词 灭族 杀尽 我黄帝子孙 聚族而居 名词 种族 民族 5 幸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动词 古代称天子所到 之处为临幸 所爱为宠幸 这里指宠幸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形容词 幸运 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相许 动词 希望 6 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 连词 并列关系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连词 转折关系 可是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连词 修饰关系 谁得而族灭也 连词 修饰关系 4 词类活用 六王毕 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 统一 朝歌夜弦 朝 夜 名词用作状语 在早晨 在夜晚 弦 名词用作动词 奏乐 鼎铛玉石 名词用作状语 把

7、宝鼎当作 把美玉当作 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状语 把金子当作 把珍珠当作 楚人一炬 名词用作动词 放火 族秦者 秦也 名词用作动词 灭族 杀尽 辇来于秦 名词用作状语 乘坐辇车 骊山北构而西折 名词用作状语 从北 向西 5 古今异义 例 句古 义今 义 走直走咸阳趋向步行 气候而气候不齐气温 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 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 象情况 明星明星荧荧明亮的星光 指有名的演员 运动员 等 经营韩 魏之经营积累的金玉珠宝筹划 组织并管理 精英齐 楚之精英同上述 经营 比喻各行业中出类拔萃 的人 可怜可怜焦土可惜值得同情 6 文言句式 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判断句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 判断

8、句 谁得而族灭也 疑问句 戍卒叫 函谷举 被动句 7 成语积累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 逸乐无度 钩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 明争暗斗 视鼎如铛 视玉如石 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付之一炬 一把火给烧了 比喻前功尽弃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 指慑于威胁 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学生用书 P56 1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我的理解 主要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2 文脉图示 阿房宫赋Error 描写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统一建宫 宏伟瑰丽 宏大宽广 阿房宫的美人珍宝 美人之多 珍宝之丰 议论 由描写转为议论 对比事理 秦皇骄奢 宫化焦土 总结教训 警告当

9、世 戒奢爱民 1 文章对阿房宫极尽铺陈描写之能事 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说明对后面议论所起的作用即可 我的理解 铺陈阿房宫规模大 宫室多 美女众 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 透过 楼台殿阁 脂粉金玉这一画面 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 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文章前面所进 行的动人描绘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 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教训 讽喻现实 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 2 第二段中 明星荧荧 焚椒兰也 这些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 是什么 名师指津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夸张 排比 对偶 拟人等 依据内容

10、作出判 断 说出修辞表达的内容和效果 我的理解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是倒置式的暗喻 明星荧荧 是比喻句的喻体 开妆镜也 是本体 以璀璨闪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 放在前 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 令人惊奇 再出现本体 解释原因 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 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 第三句说丢弃的脂水竟使 渭流涨腻 用的是夸张手法 极言梳洗的美女之多 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使 烟斜雾横 也是夸张 效 用同第三句一样 四句话字数相等 句句押韵 构成排比 加之新鲜的比喻 巧妙的夸张 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之感 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 梳鬟 弃脂水 焚椒兰这些生 活细节形

11、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 宫室之广 3 全文共四段 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各写了什么 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名师指津 记叙 描写 说明 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明显区别 据此划分层次 概括内容 我的理解 部 分内 容 表达 方式 第一部分 第一 二段 由外到内 由楼阁建筑到人 物活动 铺叙阿房宫建筑宏 伟 豪华 极写宫中生活荒 淫 奢靡 铺陈 描写 第二部分 第三 四段 议论分析 指出 秦爱纷奢 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 命运 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 秦王朝之覆辙 议论 抒情 4 第三 四段的表现手法完全相同吗 从结构上看 两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名师指津 从表达方式的区别与前后段的关系 铺垫 的角度分别

12、作答 我的理解 不完全相同 第三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 重点仍在铺叙 但以议论为 框架 脉络 第四段则纯为议论抒情 两段之间 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 不采用铺陈的方 法淋漓尽致地揭露就缺乏力量 后一段 道理已明 言简意赅 切中肯綮 引人思索 5 作者写 阿房宫赋 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讽喻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 房宫被焚 却说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在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师指津 结合当时唐王朝大兴宫室的现实 分析 可怜 二字感慨的内容 我的理解 作者用 可怜 二字 使无穷感慨充溢于字里行间 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 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迅速灭亡 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 也在一场

13、烈火之中化 为灰烬 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 沉湎声色 又大起宫室 作者目睹现实 感慨万 千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 6 杜牧写这篇赋 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借以讽谏时弊 为何开头要从 六国覆灭下笔 名师指津 从总结历史教训和该段文字对下文与主题所起的作用角度考虑 我的理解 作者讽谏时弊 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 写秦朝覆灭 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六国何以会灭 赋中说到 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可见 六国灭亡 是不能爱民的结果 秦如果吸取教训 复爱六国之人 那就不致迅速灭 亡 然而 蜀山兀 阿房出 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开头

14、 12 个字 既在广 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 暗示主题的作用 7 本文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名师指津 根据语段之间的联系 指明结构特点 我的理解 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 巧妙 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的美女 暗示 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 并暗示他们的前途 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天下 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写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 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 终于自食其果 那么当代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 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环环相扣 真可谓 笔所未到气已吞 这篇赋想象丰富大胆 文辞精练华美 句式变化有致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名师指津 要根据课文的内容 结合例子 概括其在表达

15、技巧 句式特点以及语言风 格等方面的特点 我的理解 1 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 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 还是对长桥复道 的泼墨挥洒 都是出自想象 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 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 开辟的路径走下去 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 2 骈句为主 整散结合 为了铺陈抒议 全文除依然保留和谐齐整的四字句 使用大量的对偶 比喻 排比 夸 张等传统技法外 还使用了若干散句 除注重韵律 保持音韵抑扬和谐外 还特别注意了韵 脚的变化 一改过去写赋句式 韵律呆板的形式 逐步向更加自由奔放的散文过渡 既俊逸 流畅 又疏密有致 富于变化 3 语言精练 文

16、辞华美 全篇起句突兀有力 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 接下二句 蜀山兀 阿房出 极言建造工程的规模浩大 只十二字 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 含蓄地点明了全 文的宗旨 开端起笔 便如此精警动人 又如 可怜焦土 四字正好与上面铺叙描写形成鲜 明对比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同时 行文上的有力顿挫 更为下面议论蓄积了力 量 这样的立意遣词 足见作者炼字句的功夫 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 出 覆 压 六国灭亡了 天下统一 蜀地的山林被砍光了 阿房宫建成了 覆盖了 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从咸阳到渭南之间三百多里的地面 遮天蔽日 一 统一 兀 山高 而秃 指山上树木 Error 骊山 阿房宫 从骊山 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二川溶 北面建起 然后折向西 直通咸阳 渭水 樊川 两条河缓 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缓流淌 进入宫墙 五步一座高楼 十步一座台阁 走 趋向 二川溶溶 Error 廊腰缦回 檐牙 走廊像丝绸那样回环萦绕 屋檐高 高啄 各抱地势 高翘起像鸟嘴 各宫室随着地势不同而建 宫室群参差分布 钩心斗角 彼此回环掩抱 飞檐交错连接 廊腰 宫殿的走廊 缦 丝绸 回 回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