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0548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自主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题解: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二、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1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

2、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2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成语“竹(曲)径通幽”源于此诗,意思是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这就更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

3、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悦”、“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欢悦”、“使空明”4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声音)显静的手法,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

4、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这两句以动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成语“万籁俱寂”源于此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登岳阳楼一、感受诗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

5、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二、品味诗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

6、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课堂讨论】:1.品味语言(从两首诗中选择一处语言赏析)2.感受景语(从两首诗中选择一处景物赏析)3. 品味情感(分析两首诗中作者的情感)【课堂小结】通过课文学习,我知道:学习古诗注意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