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619005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解放战争时期 n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n斗争实质 两种前途 两种命运斗争 n三种建国方案 n存在三条战线斗争 n国共之间 n第二条战线 n民主党派与国民党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 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 民主 2 国

2、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 3 美国支持国民党的内战政策 5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二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在 对时局的宣言 中明确提出 和平 民主 团结 的口号 一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 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10月 10日签署了 政府与中共代 表会谈纪要 双十协定 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双方 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 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 议 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这 是重庆

3、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 果 成果 蒋承认共产党提出的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同意国共 长期合作 坚决避免内战 同意召开政协会议 意义 揭示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 不要团结的谎 言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使CP获得各种 进步力量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在政治上取得了主 动 重庆谈判 是战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第一 个回合 8 1946年1月10日 政治协 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出席会 议的有国民党 共产党 民 主同盟 青年党和无党派人 士的代表38人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 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 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 作 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 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 议 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节 从争取和

4、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二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946 6 1949 4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二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一 全面内战 爆发 1946年6月 26日 以国民党 军进攻中原解放 区为标志 全面 内战爆发 中原突围 李先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国民党 全面进攻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 战略防御 1946 6 1947 7 共产党 战略决战 1948 9 1949 4 战略进攻 1947 7 1948 9 重点进攻 1947年3月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敌人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 1

5、947年3月 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 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彭德怀 贺龙率领西 北人民解放军 采用 蘑菇战术 同敌人周旋 先后取得了青化砭 羊马河 蟠龙 沙家店等 战役胜利 歼灭敌军3万多人 从而粉碎了敌 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上 陈毅等指挥的华东解放军发动 孟良崮战役 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 七十四师 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1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 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已严重丧失人心 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 大发国难财 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 和平建国的意愿 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危机

6、 第三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第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第四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五 民主党派抛弃国民党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一 一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一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外线作战外线作战 内线作战内线作战 林彪 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林彪 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 贺龙率军收复延安彭德怀 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陈粟率军进攻豫皖

7、苏地区 解放军的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战略进攻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挺进大别山和战略反攻的胜利 n挺进大别山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国民党此时正 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其重兵深陷陕北和 山东两战场 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n二是大别山是老根据地 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易于立足 n三是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人民解放军 若出击中原 建立根据地 就可直接威胁国民 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的胜利 n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从1948年9月12日 至1949年1月31日 历时142天 共歼敌154万余 人 连同济南等战役 战争第3年的7个月作战 共歼敌232万人 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 在

8、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n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 万 国民党的主力被歼灭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 基础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二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新形 势 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 土地制度的改革运动 以充分地调动 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使 正在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源源不 断的人力 物力的支持 一 从 五四指示 到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6年5月4日 中 共中央发出 关于 清算 减租及土地 问题的指示 决 定将党在抗日战争 时期实行的减租减 息政策改变为 耕 者有其田 的政策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第二节 国民党政

9、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947年7月至9月 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 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制定和通过了 中国 土地法大纲 明确规 定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 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 制度 乡村中一切 地主的土地及公地 由 乡村农会接收 分配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 学生运动的高涨 1945年底 昆明学生的一二一运动 1946年12月30日 北平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运动 1947年南京 北平等地爆发反饥饿 反内战运动 1947年南京 北平等地爆发反饥饿 反内战运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 在政

10、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的面目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第二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 影响 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 心 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有力地配合了解 放区的武装斗争 第三 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力 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 直接配合了军事 战线的作战 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第四 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 配合人民 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 第二条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 政的借鉴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作用 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

11、 但都主张 爱国 反对卖国 主张民主 反对独裁 抗 战胜利后 民主党派作为 第三方面 与共产党 一起 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 为和平民 主而奔走呼号 成立初建 立关系 因受国民党迫害 而转向共产党 1948年4月响应中 共召开政协号召 1949年1月表示自 愿接受中共领导 参加新政协并参政 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 各民主党派成立时 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 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 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第二 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 士 使得

12、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 场上 第三 1948年4月30日 中共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 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号召 得到各民主党派响 应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四 1949年1月 中国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 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 对时局的意见 表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 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等 之后民主党派参加了新政协并在新中国参政 这标志着 民主党派由以前的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

13、作 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5日至19日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 全会在香港召开 三中全会紧急声明 宣布 否认蒋介石政府 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之无理而又狂妄的举动 决定 恢复民盟总部 制定了和中共密切合作 联合各民 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为彻底摧毁南京国民党 反动政府 为彻底实现民主 和平 独立 统一的 新中国而奋斗的政治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形成 1948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 动节口号中提出 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 各 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讨论并实现召 集人民代表大会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个号召 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14、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 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 三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二 人民政协与 共同纲领 1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在这次会议上 毛泽东提出了 两个务必 的思想 即 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 不骄 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 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 治 经济 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 基本政策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人民共和

15、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二 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 共同纲领 的制定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 是由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 1949年9月21日 30 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 开 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二 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 会议通 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 政 体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 经 济 民族 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16、议共同纲领 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 起着临 时宪法的作用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n1949年10月1日下午2 点55分 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 立 在首都北京举行 典礼 n下午三点整 中央人 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 副主 席 各位代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毛 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三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n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是中 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n工人 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雄厚的群 众基础 n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各少数民族 爱国的 知识分子和华侨等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n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 n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 要原因 一 胜利的原因 一 胜利的原因 n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n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n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基本经验 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基本经验 第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 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