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18415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工触怒不周山 学习目标:1.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3.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学习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 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过程:一、展示资料:1、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2、 补充链接:a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

2、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一些神话学者将神话分为独立神话和体系神话两种。所谓独立神话,又叫“原始的、单个的神话”,所谓体系神话,又叫“文明的、综合的神话”。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或宏伟壮丽,或典雅庄重,或优美动人,或谐趣天成,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

3、展。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b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C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

4、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

5、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

6、。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

7、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d事实-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

8、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二、走入文本:1.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2.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3. 看谁读的好,指名读(读-听-评)4、 齐读课文。5、“不周山”释义: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6、学生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三、疏通文意:昔者(),共

9、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河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里。四、内容理解1、事情的起因:_。经过:_结果:_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

10、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怒”字表现了共工的_;也反映出他性格的_;3、课文内容理解之后,你认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正面:_。反面:_ _。4、如何理解结尾含义?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色彩。5、主题思想探讨: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b.先祖对

11、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_。_,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夸父和共工_,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五、拓展延伸1、 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_2、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以下两个场景。1) 共工与颛顼为帝之后,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请描述共工发怒的情状。(提示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_2) 共工撞倒不周之后,天地出现怎样的情景呢?(指导:抓住语言点、联想、想象,融入自己新的想法)_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_六、背诵课文。七、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2、完成课后练习三。我的“知识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