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181700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福建高三模拟化学汇编(非金属元素1)1(南安华侨中学级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据报导,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通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A硅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燃烧产物SiO2粉尘对环境无污染 B从Si(s)+O2(g)SiO2(s) H=858.6KJmol-1可知,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大C自然界硅的贮存量丰富 D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 2在下列几种物质中,跟HCl溶液和NaOH溶液不是都能发生反应的是ANaHCO3BSiO2C(

2、NH4)2CO3 DAl(OH)3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若用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是 。(2)若按进行实验,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实验药品从下列物质中选取:(a)Na2CO3 (b)NaHCO3 (c)NH4HCO3 (d)NH4Cl (e)Ca(OH)2 (f)浓氨水, 要求进入装置C(Pt丝网作催化剂)中的气体是氨气与纯净的氧气,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一种药品,该药品为 (填备选药品的序号)。

3、B装置的作用为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D中气体为红棕色,E中Cu片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将过量的纯氧与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见右图)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氨气燃烧生成无污染物质,则: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其理由是 ?。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Ca(OH)2 + 2NH4Cl = CaCl2 +2NH3+ 2H2O (2分)碱石灰。(2分)(2) (c) (2分)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其产生氧气(2分) 4NH3 + 5O2 = 4NO + 6H2O(2分)3Cu +8H+ + 2NO3 =3Cu2+ + 2NO+ 4H2O; (

4、2分)(3)?先通入O2,后通入NH3? ,(2分)若先通NH3,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2分)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会产生碳酸钡沉淀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洗气瓶中会产生亚硫酸钡沉淀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电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

5、述反应中每生成2mol AlN,电子转移3molC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D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而得到的是ASO3 BNaHCO3 C DFe(OH)3已知0.2molCu2S与200mL 6.5mol/L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铜、硫酸、水和一种含氮物质,则含氮物质( A )AN2O BNO CNH4NO3 DNO27(厦门市高三质量检查)Cu粉末放入稀H2SO4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Cu粉质量减少,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产生,此盐应是( C)AKC1BK2SO4CKNO3DK2CO38. ( 08鄞州中学第十次限时训)某学生为了测定部

6、分变质的Na2SO3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酒精灯、 。(2)实验开始后,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中的现象是 ,E装置的作用是 。(4)按右图所示称取一定量的Na2SO3样品放入A装置的烧瓶中,滴入足量的H2SO4完全反应。然后将B中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与足量的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23.3g,则原样品中Na2SO3的纯度为 (精确到0.1%)。(5)在过滤沉淀时若过滤液出现浑浊,则必须要重复操作,若该学生没有重复过滤,则测定的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6)要使测定结果准确,第一:装置气密

7、性必须良好;第二:应先点燃 处酒精灯(填装置字母)。答案 (1)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Cl2+SO2+2H2O=4H+2Cl+SO 红色鲜花褪色吸收未反应的氯气等有毒气体(4)50.8% (5)偏低(6)D 9(鄞州中学08高三第三次月考)膦(PH3)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其还原能力比氨(NH3)强,是一种强还原剂,但膦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氨,微溶于水。某反应体系中存在下列物质:Cu、H2SO4、CuSO4、PH3、H3PO4、H2O。回答下列问题: P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PH3的电子式为 ; 上述反应体系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氧化产物是 ; 膦(P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氨的原因是

8、。Daan 第三周期第VA族 PH34CuSO44H2O4CuH3PO44H2SO4 H3PO4 NH3能与水形成氢键而PH3不能 (第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本题共8分)10(08届泉州五中高三请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中漂白粉有效成分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代号) 。(3)在读取量筒的刻度数时,应注意 。(4)若各仪器内仍残留有少量Cl2,则测定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 ) ,其原因是。(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量筒里未收集到液体,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填A、B、C等代号) 。装置漏气浓盐酸已变成稀盐酸所选仪器容积

9、太大漂白粉已全变质接fd接f ABCD全部答案Ca(ClO)2+4HCl = CaCl2+2Cl2+2H2O (3分)a接e,d接f(4分) (3)C、G两仪器内的液面应齐平;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应齐平;装置内气体应恢复至室温。(各1分)(4)不影响,同温同压下,同量的Cl2和空气所排出的液体体积相等。(3分)(5)B(3分)11(福州市08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查)bg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ag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ba B3 b2a C3 ba Da3 b、29(08福州八中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查)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命体中会不

10、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 (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银 (D)玻璃 (E)聚丙烯塑料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

11、是NO,某同学另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制取NO的装置。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 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图图),合理的是 (填选项代号) (1)3Cu8H+2NO3 =3Cu2+4H2O2NO(2)C、D、E 2NO+O2=2NO2(3)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关闭右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右的向下压,使铜丝与分开,反应停止。(4)C、D书写方程式时:化学式写错或未配平均不给分;必要的条件、“”、“”,每漏或错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不给分,反之也不给分。是可逆反应,但

12、未标出“ ”也不给分。计算题的计算结果漏或错写单位扣1 分简答题按要点给分12 (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 = N26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ABaSO4 BBaSO3 CBaS DBaSO4和BaSO313事物都有两面性,某气体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浓度稍大时是一种污染物,而在高空中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该气体的同素异形体是ANO BO3 CO2 D氟里昂实验步骤:检查气密性;装入少许白磷、红磷;打开夹子K,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位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主要用于比较白磷和红磷的 ,还能证明“磷能在氧气中燃烧”。在硬质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有 (填“白烟”或“白雾”)生成。(2)该实验符合化学实验设计“环保策略”,主要体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