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溜索》

上传人:D****n 文档编号:12608687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溜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溜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溜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溜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溜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溜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溜索一、教学目标(一)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二)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三)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精练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目标(一)(二)(二)教学难点:目标(三)三、教学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品读法、圈点批注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阿城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

2、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2.关于“溜索”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过去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类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一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

3、山地性格的写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本文讲述的就是一次惊险的溜索渡河经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凝练的语言,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三)预习检测1.请准确读出下面加点字鬃(zn) 脑髓(su) 一睹(d) 滇西(din) 驮子(du) 锱铢(z zh) 黏汗(nin) 盘桓(hun) 顷刻(qn) 蓦地(m) 战战兢兢(jn)2.请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盘桓:回环旋绕。顷刻:极短的时间。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森气:森严可畏的气势。蓦地:出乎意料的;突然。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

4、锱等于一两。形容很微小。千钧之力:形容力量之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明确:开端:抵达怒江边,心惊又胆战。发展:马帮过溜索,无畏而熟练。 高潮:首领够沉静,助我过溜索。结局:顺利到对岸,再次上征途。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五)品读探究1.精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描写领队的语句,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性格特征。(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明确:“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2)首领

5、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明确: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明确: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明确: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2.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

6、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明确: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

7、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明确: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明确: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

8、险恶。总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3.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明确:(1)“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效果)。(2)小说的叙述者,起线索作用: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情节,使情节更加简洁、集中。(3)过溜索的参与者,烘托环境:“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写出“我”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六)总结本文讲述马帮飞渡怒江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文章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勇敢无畏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