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608675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辅导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三节 学习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 十九世纪中期 1848年2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地点 西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哲学的贫困 和 共产党宣 言 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 恩格斯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生产力的发展 以及由 此产生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 供了经济社会客观条件 2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斗争 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大工人运动 二 马

2、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 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辩证法大师唯物主义大师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3 科学社会主义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 欧文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 2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列宁 列宁主义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3、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 为他们 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 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的表现 1 彻底的批判精神 2 鲜明的政治立场 科学性的表现 1 揭示了自然 社会和 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2 深刻性 3 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而 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

4、进 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推翻资本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最高社会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P22 第三节 学习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而是行动的指南 考前串讲P3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 考前串讲P3 4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 1 哲学基本问题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 识何为世界

5、本原 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何者是第二性 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 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 知论和不可知论 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 系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可以把历史观划分为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一元论 认为世界是统一的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 同的本原 2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一元论 世界

6、的本原是精神 世界统一于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 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P40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1 物质定义 2 物质定义的意义 客观实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三 物质的根本属性 1 物质的绝对运动 运动 1 运动的含义 P41 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离不开运动 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离不开物质 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

7、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三 物质的根本属性 2 物质的相对静止 1 静止的含义 P41 2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P41 42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四 物质的存在方式 1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和特点 1 时间的含义和特点 2 空间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 含义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 一维性 即不可逆性 含义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特点 三维性 即长 宽 高 2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无限性 和相对性 有限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 实践的本质 特点 形式 一 实践的含义 特点和基本形式 1 实践的含义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 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8、2 实践的特点 3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客观性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生产实践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 实践的本质 特点 形式和作用 二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1 实践把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 2 实践创造人类历史 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为什么 1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 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 发展 2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复杂多样性 1

9、联系的含义 P51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二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新事物不可战胜 1 新旧事物区别的标志 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 为什么说新事物不可战胜 P54 一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1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 发展变化的观点和静止不动的观点的对立 3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观点的对立 对立的焦点 一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四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56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0、和永恒发展 一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 矛盾的含义P57 2 矛盾的基本属性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 相 互吸引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相 互对立的性质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 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2 矛盾斗争性的作用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 矛盾双方的 互相利用 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矛盾 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

11、推动事物不 断地量变 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 推动事 物发生质变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 内外因的含义 2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意义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是我们党制 定和执行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 理论依据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 二 唯物辩证法的

12、基本规律 矛盾特殊性及其意义 P61 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61 62 白马非马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5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 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两点论 和 重点论 相统一原理及其意义 P64 串讲P6 7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二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1 质 量 度的规定性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 事物的质 2 事物的量 3 事物的度 掌握事物度的意义 P65 串讲P

13、7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二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2 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 质变和量变的区别 2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部分质变有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激变论庸俗进化论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 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2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串讲P8 9 v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v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

14、联系的环节 v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3 否定之否定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 揭示了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2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 原因和结果 1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3 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 的现象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 一是前因后果 二是引起与 被引起的必然关系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 必然性和偶

15、然性的含义 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P72 74 串讲P10 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 1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2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 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 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 本质和现象 四 内容和形式 1 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2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77 串讲 P12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1 规律的含义 一 客观规律 2 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二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 规律及其特点 二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一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

16、意识的起源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P81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一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2 意识的本质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3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 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 2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P84 85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三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 其意义 P86 87 串讲P13 1 辩证关系 1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意义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 认识的产生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 认识的主体 含义 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