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085973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豫宁)专用配套文档: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2课 Word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项脊轩志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2.把握“悲”“喜”统摄全篇的写作特点。3.学习作者善于借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项脊轩()(2)修葺()(3)垣墙() (4)栏楯()(5)偃仰() (6)逾庖()(7)先妣() (8)阖门()(9)象笏() (10)枇杷()(11)呱呱而泣()答案(1)j(2)q(3)yun(4)shn(5)yn(6)po(7)b(8)h(9)h(10)pp(11)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_今义:寺院的住持。(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_今义:副词,

2、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3)凡再变矣古义:_今义:表示又一次。(4)吾妻来归古义:_今义:还给,归还;返回。答案(1)一丈见方。(2)到处。(3)两次。(4)旧时指女子出嫁。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先(2)过(3)若(4)效(5)殆(6)当(7)书答案(1)形容词,已故的/名词,前面/介词,在之前/名词,祖先(2)动词,看望/动词,经过/名词,过失、过错/动词,拜访/动词,超过/动词,犯错误(3)代词,你的/动词,像/动词,像一样/动词,比得上(4)动词,成功/名词,任务/名词,效果/动词,效仿(5)副词,大概/形容词,危险/动词,通“怠”,懈怠/副

3、词,几乎(6)副词,将会/动词,遮挡/介词,对着、面对/副词,将要/动词,对等、相当/动词,把守/动词,当作(7)动词,写字/名词,文字/名词,书信/名词,书籍3.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垣墙周庭:_(2)乳二世:_(3)雨泽下注:_(4)使不上漏:_(5)东犬西吠:_(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7)旧时栏楯,亦遂增胜:_(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9)室西连于中闺:_(10)时至轩中: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筑起围墙(2)名词用作动词,喂养(3)名词作状语,向下(4)名词作状语,从上(5)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6)名词作状语,亲手(7)形容词用作名词,美景(8)名

4、词用作动词,照在半墙上(9)名词作状语,向西(10)名词作状语,不时4.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2)于(3)而答案(1)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2)介词,在/介词,比/介词,和、跟(3)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可是/代词,你的/连词,表修饰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_(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3)妪,先大母婢也:_(4)使不上漏:_(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_(6)其制稍异于前:_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判断句(4)省略句(

5、5)省略句(6)介宾短语后置句6.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译文:_(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_(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译文:_答案 (1)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2)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随后又砌了墙,总共变了两次。(3)回忆起旧日的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课外名句作者名句(1)

6、文章天地之元气,得之者直与天地同流。(2)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3)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4)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5)法之理在天下。(6)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一、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项脊生,明代杰出的散文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合称为“唐宋派”。被誉为“明文第一

7、”(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二、背景展示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祖父归隆道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两字的字面意思理解,归有光是要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三、文学常识1.室西连于中闺。“闺”,一般指上圆下方的小门;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的“中闺”指妇女住的内室。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先大母”,已故的祖

8、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大父、大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的,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先妣”指已故的母亲。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人十五岁(一说八岁)时,把头发挽起来,盘到头顶上,表示成童。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不满周岁称“襁褓”,婴儿称“黄口”,二三岁称“孩提”,七八岁称“始龇”,幼年称“垂髫”,幼年/童年称“总髫/总角”,童年/少年称“总发/束发”,女子十三四岁称“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岁(成年)称“及笄”,男子二十岁(成年)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花甲”,七十岁称“古稀”,八九十岁称“耄

9、耋”,百岁称“期颐”。4.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女子出嫁何谓为“归”?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5.顷之,持一象笏至。笏,笏板,也称手板“象笏”,象牙做的手板。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文白对译亲情是润物的细雨,醉人的春风;亲情是厚重的抚摸,深情的凝望;亲情是一缕阳光,一泓清泉什么能见证亲情?也许是一句深情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先生,却能借一间小屋,见证了家族的百年兴衰;一篇短文,记载了三代人的梦想。亲情,使项脊轩志这篇散文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

10、。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抒发或喜或悲的感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图中横线处填出作者“悲”的具体内容。答案诸父异爨,家势衰微幼年丧母,母爱难忘祖母已逝,物在人亡小轩遭火未焚1.项脊轩修葺前后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细心营造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答案(1)修葺前有三个特点: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修葺后有三个特点: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静“借书满架”“桂影斑驳”;安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2)作者营造了一幅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斑驳、小鸟时鸣的清幽画面。2.文章第三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写“悲”的,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一致?答:_答案(1)文章第三段共写了三件事:叔伯分家,大家庭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