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03497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阅读专题教、测、练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A 从作文说起 词语既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工具,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高考作文中,考生能否运用恰当的词语,不仅是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考生如要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首先必须深刻地理解词语。恰好,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B 能力要求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试题,“重要”词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受上下文语意制约的“临时义”。其考察方式有

2、两种:一是在科技说明文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在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能力层级为B级,难度适中。 C 备考指导 怎样正确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联系所在语句,分析内在结构。 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看词语所在的句子,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抓住句子结构,从分析句子(或词语)着手,看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搭配关系。 二、联系上下语段,观察具体语境。 理解词义,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就是不离开包容这个词语的语境。比如一些利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其意义往往是隐含的,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离不开语境。

3、与词语的运用相比,因其意义隐含,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会在相关的语境(一般在该词或段出现的后一句)中,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性的语句,是我们理解词语隐含义的钥匙。 三、注意指代词,明确指代对象、范围。 指代词的用法及意义比较复杂,同样的指代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可以指代不同的对象与内容。这时,对指代词的指代意义的理解,就不能单从句子结构着手了。一般来说,指代词出现的位置往往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因此,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往往是找不到答案的。解题时,必须从上下文找,而且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去找。 四、注意带有比喻性质的词语,理解其背后的隐含义。 作者在表达某种意思时

4、常常不直接用某个具有鲜明意义的词语来表达,而是借助于某种修辞手法。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词语就往往有着丰富的隐含义。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 五、结合相关知识,多角度进行推测。 理解语段中字词的意义还可以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比如某些已为大家认同的自然科学中的相关论断、社会科学中的最基本的常识、古今中外典故的常用义及引申义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推测,有时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D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选题。(2004年全国卷)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

5、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

6、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有删减)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

7、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分析】如何理解重要词语“人类胚胎干细胞”,我们应细读原文,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其实,考生如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文中第一段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有非常明确的定义。A项说“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是有误的,因为原文第一句说“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可见,人类胚胎干细胞在“胚囊中”而非“囊胚外表”。C项说“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是错误的,原文说“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D项说成人身上有干细胞,但从第二段所说“但是目前还未发

8、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可见,成年干细胞不是胚胎干细胞。因此,答案选B。 E 专题测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独立设科的“语文”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语文教育的形态一开始就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此时文学能在晚清“废虚文、兴实学”的大背景里颇为诡异地升帐登场,是一个“醉心欧化”的结果。 “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时的“语文”,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关。当时的课程标准既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求得民族认同、开启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学起步之初对自身发

9、展的要求。这时的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读经”已经废除,语文教学则以新“经”出现,以让学生赶上前行的时代。这种“语文”理念在宏大的叙事氛围中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因素,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国人以学说为高、以求道为能,以工艺为末技的思想造成语文课程不断与经学、与政治争地位,语文课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力没得到适量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 建国初期,曾把“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门科学,后者是一门艺术。可惜的是,文学课被讲成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

10、。汉语课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很好结合。 也有人认为,一旦引入语法,语文课就变成外语课了。的确,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结构、语法,背诵下来就行,学生可以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文学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不过需要注意,和“外语教学”相对应的词,除了“文学教学”,只要换一个序列,也可以是“母语教学”。这就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毕竟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这主要是语文“人文性”所决定的任务。而语文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的。 一个民族需要

11、文学,也需要文学教育,面对当下中学语文“文学性失落”的弊病,应当如何解决?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调和同样容易导致语文自身的纠缠。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 1、文中加了序号的“语文”,特征是否相同?(1分) 和,和,和。 2、根据文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定义。(4分) 语文教育是;文学教育是。 【参考答案】 1、和否,和否,和否。(错一处即不给分) 2、语文教育是以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文学教育是以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文学兴趣为主要

12、目的的一门艺术。(每个定义2分:中心词1分,附加词1分,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 专题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A 从作文说起 现行高考作文评分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次来判定,这给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作文要求:不但要注重基本的作文规范,识格,入格,写出合格作文;更要力求深刻透彻,写出破格文章。然而,无论是合格文,还是破格文,都要求学生对生活有理性感悟,尤其是个性化的解读。其实,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正暗合了作文这方面的要求,对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大有裨益。 B 能力要求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综观2005年高考的考试说明,关于这方面的

13、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词语的含义,二是句子的含义。所谓“文中重要句子”,主要是指:1、在文中传达重要信息,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的句子;2、在文中有总起、过渡、总结作用的,或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3、内涵丰富或意思含蓄,需要仔细领会的句子;4、句式特殊的句子,如倒装句、对称句、矛盾句等。主要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科技说明文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在社科类或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C 备考指导 理解句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而理解句意,关键是要掌握“句不离篇”这一基本原则,要重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具体来说,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分析具体的语境。

14、理解现代文中重要句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即根据语境来理解。因为某一个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相关的蛛丝马迹,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有可能找到答案。 二、明确句子的位置,弄清其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 比如有总起、过渡、总结、照应、解释等作用的句子,并注意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三、分析句子的结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方法等。比如有些句子的表达作用常常是通过一些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显现出来的,抓住这些重要词语,也就抓住了解题的突破口。比如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第18题,理解“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这句话,关键在于所用的比喻“遗民”。

15、 四、抓住重要语句,适当调整语序。 理解一些短小却含义丰富的句子,可以先分析其结构,再调整其语言顺序,便可以得出答案。比如2004年高考题中理解句子的含义“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珊瑚其实质是一种动物”。这是一个单句,主干为“珊瑚是一种动物”,但原句中“珊瑚”的定语“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要调整语序,把它调到宾语中心词“动物”之前:“珊瑚的实质是一种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动物。” 五、联系中心思想、社会背景和表达方式分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些被设问题的句子出现的位置比较特殊,它出现在文章或语段中间,既不是总起句、小结句,也不是过渡句,对这样的句子的理解,一是可以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因为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都与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论据出现,证明论点;说明文中的描写,或再现对象特征,或以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