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935972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座谈会发言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重大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环境保护制度构建上的接力探索和历史发展,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的高超智慧和战略定力,在生态文明制度优越性展现上的深谋远虑和目标取向。 在环保制度构建上的接力探索和历史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针对所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立足于人民利益,接续探索、不断丰富中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内容,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能力,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及治理体系。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

2、时期就意识到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在1930年完成的兴国调查中提出山虽分了,树木只准砍树枝,不准砍树身,要砍树身须经政府批准。 1932年他还联名签署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我国环保事业法制化的要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人口资源环境法制工作要切实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并探索实行资源有偿利用制度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联系,提出要抓紧完善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创新绿色技术,推动绿色发展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供给、完善、配套和执行置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位置,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旨在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建立,强化刚性约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比如,为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等问题,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为解决优质耕地过度占用等问题,要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为解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等问题,要建立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为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等问题,要建立反映市场

4、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为解决监管职能交错等问题,要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 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解决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等问题,要建立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为解决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等问题,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的源头处置、过程控制、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覆盖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和对象,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制度安排。 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的高超智慧和战略定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普遍觉醒和生态道德的软性约束,而且还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刚性规范。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就其主体而言,涉及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资源开发者以及普通民众;就其对象而言,涉及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土壤、大气等。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对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的保护行为形成有效激励,对破坏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只有构建起有机衔接、相互支持的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的各方参与和对生态环境保护对象的全面覆盖,从而彰显协同作用,取得最大功效。 生

6、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取向是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更需要通过制度体系的创新,健全与绿色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为绿色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保驾护航,使人民群众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从而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 保护生态环境、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可靠保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治理上的高超智慧和战略定力。 在生态文明制度优越性展现上的深谋远虑和目标取向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

7、其目标取向可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坚持和严格执行业已形成的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机制,化解影响生态文明制度落实的障碍因素。 第二,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要检视和弥补生态文明制度的缺环,实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对象和主体各方面、诸环节的全覆盖,特别是要从总体布局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协同完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第三,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巩固和定型。 要将经过实践检验、成效显著的生态文明制度加以巩固和定型,全面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优越性。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