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5709198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4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10月23日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总报告)六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年12月前 言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形势。与此相适应,传统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城镇发展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城市发展同样要步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最

2、突出的表现,首先是城镇发展重点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以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其次是城镇发展动力从单纯依赖工业化转向更加多元和特色化。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则成为寻找多元动力、实现差异化突围的主战场。六安便是有足够潜力来支撑与实现“差异化”突围的典型地区。作为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等多重特质于一体的地级市,六安不仅拥有中部革命老区、传统农业大市、生态特色地区所特有的政策、资源、环境优势,也面临这类地区普遍存在的动力不足、基础薄弱、三农问题突出等困境,可谓优势劣势皆非常显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与自身特质叠加,使得六安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任务艰巨,但是前景可期。本规划是六安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

3、中央和安徽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指导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六安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在注重政策性与原则性的同时,在空间性和实施性上也尽可能做到聚焦务实、提出问题并提供对策;在模式探索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从融入区域、树立特色、壮大优势产业、强化设施支撑等几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总体发展路径,并制定了分区发展建设指引。本规划是六安“十三五”规划的专项子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本规划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

4、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六安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充分衔接。1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 规划背景新型城镇化上位为国家战略。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 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 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

5、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党的十八大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法逐步成型,内涵逐步丰富。新型城镇化上升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是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推进城镇化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总结推广各地区行之有效的城镇化发展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指导与借

6、鉴。安徽省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4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将安徽省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2015年2月8日,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试点方案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五大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2015年安徽省制定了安徽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

7、出围绕“人、地、钱、规划、建设、管理”,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城乡统筹水平提升行动、产城融合促进行动和资金保障行动。同年,安徽省出台14项配套政策文件加大落实力度,并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省内各市县相继开展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支撑。六安市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调转促为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新型工业化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走出一条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特色之路。同时,大力实施农民工融入城镇、

8、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一融双新”工程,积极推进县改市、县改区工作,推进具备条件的乡实行撤乡建镇,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第二节 发展趋势回顾城市化进程,城市快速发展暴露了不少问题过度消耗土地资源、城市过度汽车化和商品化、城市风貌平庸缺乏个性、公共空间缺乏整体协调,以及整个城市形态过分依赖交通干线发展等问题长期存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在“新常态”思维下予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经济“新常态”。21世纪1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终结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增速明显趋缓,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重要论述,指出“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

9、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包括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政府主导的投资导向大规模开发建设动力迅速减弱,市场主导的内需动力在稳步增强(电商、都市消费等),中国经济发展在自我调整,以城镇为主体的服务经济将是未来就业的主导力量。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过程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四化”同步发展、“五位一体建设的协同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

10、的特点,进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人口“新常态”。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我国人口也进入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形态。人口新常态的特征之一,是人口红利衰退,劳动力要素的优势正在快速消失。劳动力供需的空间变化,也是人口新常态的一个特征。近年随着产业内移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很多内地劳动力已就近就业,这种空间变化造成沿海地区持续的“民工荒”,各个城市之间的劳动力争夺将日趋严重。由于城乡差别、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劳动力代际变更等多种因素,中国的结构性人口矛盾十分严重。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对中国人力资源供应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人口的新常态,正在日益显著地影响中国的产业发展、城镇化

11、进程。城市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将出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并将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等九个方面表现出新的特征。我国城市发展同样面临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速度换挡,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速,城市间分化将更加明显;二是改革攻坚,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城市病相继爆发期、同步提升城市化水平与质量的关键期、步入改革深水区和转型艰难期的城镇化,将从数量增长为主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三是“多化”叠合,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人文化、低碳化“六化”叠合的背景下,处于城市文化重塑期、生态文明建设奠基期和区域战略格局优化期的城镇化,其发展动力将从

12、依靠工业化转向更加多元和特色化。中小城市和县域将成为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关键单元。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小城市和县级单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攀升,县域单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近70%。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县级单元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关乎我国整个城镇化进程,推进中小城市和县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节 规划意义落实国家、省城镇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明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3与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13、),对我国推进城镇化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5年安徽省正式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总结推广各地区城镇化有效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议。因此,六安市应抓住机遇,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地方新型城镇化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空间战略的重要途径。经济新常态下,原有城乡结构产生了重大调整,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市域城镇化体系格局,

14、加快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回应城乡发展突出矛盾问题的现实之需。近年六安市城镇化逐步推进,人口出现回流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民生改善有待加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机制体制滞后等。需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乡发展模式,以适应六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系统化改革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六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三大并轨”;建立多元化可持

15、续投融资机制,开展国家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城市建设,探索设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土地资源的配置模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最终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第四节 规划定位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指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在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应该各有侧重。六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不仅应当注重政策性与原则性,同时也应当在空间性和实施性上做到聚焦务实、凸显特色。本次规划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六安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框架性的规划,同时也是六安“十三五”规划的城镇化专项规划,期

16、待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奠定理论基础、提出基本指引。2 第二章发展基础六安处于中部地区,也是集老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欠发达地区,区位及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六安独特的城镇化基础,优势与劣势均十分显著。作为传统革命老区,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一直处于自上而下的发展状态,资金投入缺乏,脱贫任务艰巨;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三农问题突出,城镇化建设滞后;作为生态资源大市,六安在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的同时,也因之受到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约束,城镇化过程中产业选择受限、政策约束较多。从发展阶段、总体表现、成就、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六安城镇化发展基础进行阐述。图2-1:大别山特殊困难地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