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704034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表药第八节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一一 章章 解解 表表 药药 1 1 含义含义 发散表邪发散表邪 治疗表证治疗表证 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表邪 即在表的邪气 外感六淫之邪 表邪 即在表的邪气 外感六淫之邪 2 2 功效功效 发汗发汗 解表解表 3 3 主治主治 外感外感 表证 感冒 表证 感冒 恶寒发热 头恶寒发热 头 身疼痛 无汗或有汗不畅 脉浮 身疼痛 无汗或有汗不畅 脉浮 4 4 配伍配伍 虚人外感 正虚邪实 难以祛散表邪者 虚人外感 正虚邪实 难以祛散表邪者 应根据体质不同 分别与益气 助阳 养应根据体质不同 分别与益气 助阳 养 阴 补血药配伍 以扶正祛邪 阴 补血药配伍 以扶正祛邪 5 5 使

2、用注意使用注意 1 1 中病即止 不宜发汗太过 以免耗伤气阴中病即止 不宜发汗太过 以免耗伤气阴 大汗亡阳 多汗伤阴 大汗亡阳 多汗伤阴 2 2 入汤剂不宜久煎 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入汤剂不宜久煎 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 低药效 低药效 3 3 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 淋证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 淋证 失血 血汗同源 患者慎用 失血 血汗同源 患者慎用 6 6 1 1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 本类药物多属辛温 发汗力强 以发散风本类药物多属辛温 发汗力强 以发散风 寒寒 发汗 发汗解表 发表散寒 解表散发汗 发汗解表 发表散寒 解表散 寒 散风寒 辛温解表寒 散风寒 辛温解表 为主

3、要作用 又为主要作用 又 称称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主治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 无汗或汗出不主治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 无汗或汗出不 畅 头身疼痛 鼻塞流涕 口不渴 舌苔畅 头身疼痛 鼻塞流涕 口不渴 舌苔 薄白 脉浮紧等 薄白 脉浮紧等 7 7 麻麻 黄黄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桂桂 枝枝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 8 8 鉴别用药鉴别用药 9 9 紫紫 苏苏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 1010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解表散寒解表散寒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 发汗解表散寒之力不及麻黄 桂枝 较为缓和发汗解表散寒之力不及麻黄 桂枝 较为缓和 因其外散风寒 内行气滞 故对风寒表证而兼因其外散风寒 内行气滞 故对风寒表

4、证而兼 气滞 胸脘满闷 恶心呕逆者 肠胃型感冒 较气滞 胸脘满闷 恶心呕逆者 肠胃型感冒 较 为适宜 为适宜 2 2 行气宽中行气宽中 脾胃气滞 胸脘胀满 恶心呕吐脾胃气滞 胸脘胀满 恶心呕吐 3 3 行气行气 安胎安胎 气滞之胎动不安 气滞之胎动不安 此外 紫苏能此外 紫苏能解鱼蟹毒解鱼蟹毒 用于食鱼蟹中毒而致腹 用于食鱼蟹中毒而致腹 痛吐泻者 痛吐泻者 1111 药用部位药用部位 苏叶苏叶 叶 长于发散风寒 叶 长于发散风寒 苏梗苏梗 茎 偏于行气宽中 安胎 茎 偏于行气宽中 安胎 1212 生生 姜姜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 1313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解表散寒解表散寒 风寒感冒 风寒

5、感冒 本品发汗力弱 本品发汗力弱 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可单煎或配红糖 葱白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可单煎或配红糖 葱白 煎服 煎服 多作为辅助药用 多作为辅助药用 2 2 温中止呕温中止呕 素有素有 呕家圣药呕家圣药 之称 随证配之称 随证配 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宜 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宜 3 3 温肺止咳温肺止咳 肺寒咳嗽 肺寒咳嗽 此外 生姜此外 生姜对生半夏 生南星对生半夏 生南星 以及鱼蟹以及鱼蟹等食物中等食物中 毒 均有解毒作用 毒 均有解毒作用 1414 附药附药 生姜皮生姜皮 生姜汁生姜汁 1 1 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利水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切下

6、的外表皮 利水 消肿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消肿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2 2 生姜汁 用生姜捣汁入药 功同生姜 但生姜汁 用生姜捣汁入药 功同生姜 但 偏于开痰止呕 便于临床应急服用 偏于开痰止呕 便于临床应急服用 如遇天南星 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 如遇天南星 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 或呕逆不止 难以下食者 可取汁冲服 易或呕逆不止 难以下食者 可取汁冲服 易 于入喉 于入喉 也可配竹沥 冲服或鼻饲给药 治中风卒也可配竹沥 冲服或鼻饲给药 治中风卒 然昏厥者 然昏厥者 1515 香香 薷薷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 1616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外散表寒 内

7、化外散表寒 内化 湿浊 为祛暑解表之要药 湿浊 为祛暑解表之要药 多用于外感风寒 内伤暑湿之阴暑证 如香薷多用于外感风寒 内伤暑湿之阴暑证 如香薷 散 散 和剂局方和剂局方 因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 故前人称因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 故前人称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2 2 利水消肿利水消肿 水肿而有表证者 水肿而有表证者 力弱 少用 力弱 少用 1717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特点 发汗 利水 功似麻黄 主要用特点 发汗 利水 功似麻黄 主要用 于夏天 故有于夏天 故有 夏月麻黄夏月麻黄 之称 之称 本品有特殊香气 热饮易呕 故宜凉服本品有特殊香气 热饮易呕 故宜凉服 18

8、18 荆芥荆芥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防风防风 1919 鉴别用药鉴别用药 2020 理解防风为理解防风为 风药中之润剂风药中之润剂 润 是针对润 是针对 燥燥 而言 防风并无而言 防风并无 滋滋 润润 作用 作用 润剂 是指防风润剂 是指防风 性质平和 微温不燥性质平和 微温不燥 而言 而言 2121 羌羌 活活 药性论药性论 2222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解表散寒止痛解表散寒止痛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 解表散寒力强 又能祛风胜湿 止痛 对于外解表散寒力强 又能祛风胜湿 止痛 对于外 感风寒夹湿的表证尤为适宜 感风寒夹湿的表证尤为适宜 本品长于散本品长于散太阳经太阳经之风寒而止痛 对于风

9、寒感之风寒而止痛 对于风寒感 冒兼太阳头痛 后头痛 者较为适宜 冒兼太阳头痛 后头痛 者较为适宜 2 2 祛风胜湿祛风胜湿 止痛止痛 风寒湿痹 风寒湿痹 本品其性本品其性上行上行 对 对上半身上半身风寒湿痹 肩背肢节疼风寒湿痹 肩背肢节疼 痛者尤为多用 痛者尤为多用 2323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参考 本品治疗风寒感冒时 必须兼有参考 本品治疗风寒感冒时 必须兼有 头痛 身痛才考虑使用 头痛 身痛才考虑使用 治疗风湿痹痛 无论有无表证均可治疗风湿痹痛 无论有无表证均可 运用 运用 本品辛香燥烈 用量过多 易致呕吐 本品辛香燥烈 用量过多 易致呕吐 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2424 白

10、白 芷芷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2525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解表散寒解表散寒 风寒感冒 力较温和 风寒感冒 力较温和 2 2 祛风止痛祛风止痛 本品辛散温通 长于止痛 且本品辛散温通 长于止痛 且 入足阳明胃经 故善治头面诸疾而止痛 用于头痛入足阳明胃经 故善治头面诸疾而止痛 用于头痛 牙痛 尤以阳明经头痛 牙痛 尤以阳明经头痛 前额头痛 眉棱骨痛前额头痛 眉棱骨痛 牙龈肿痛为多用 牙龈肿痛为多用 3 3 通鼻窍通鼻窍 止痛止痛 为为治鼻渊之要药治鼻渊之要药 用治鼻渊用治鼻渊 鼻窦炎鼻窦炎 鼻塞不通 浊涕不止 前 鼻塞不通 浊涕不止 前 额疼痛 额疼痛 2626 4 4 燥湿止带燥湿止

11、带 本品辛温香燥 善除阳明经湿本品辛温香燥 善除阳明经湿 邪而止带 用于寒湿带下 也可用于湿热带下 邪而止带 用于寒湿带下 也可用于湿热带下 5 5 消肿排脓消肿排脓 为外科常用药物 对于疮痈肿为外科常用药物 对于疮痈肿 毒 无论破溃与否皆宜 毒 无论破溃与否皆宜 如仙方活命饮 如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校注妇人良方 2727 细细 辛辛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2828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解表散寒解表散寒 本品既散在表之风寒 又除在里本品既散在表之风寒 又除在里 之寒邪 能祛表里之寒 用于风寒感冒 阳虚之寒邪 能祛表里之寒 用于风寒感冒 阳虚 外感之证 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外感之证 如麻

12、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伤寒论 2 2 祛风止痛祛风止痛 本品善于祛风散寒 且止痛之力本品善于祛风散寒 且止痛之力 颇强 可用于头痛 牙痛 痹痛等多种寒痛证 颇强 可用于头痛 牙痛 痹痛等多种寒痛证 3 3 通鼻窍通鼻窍 止痛止痛 为为治鼻渊之要药治鼻渊之要药 用治鼻渊用治鼻渊 鼻窦炎鼻窦炎 鼻塞不通 浊涕不止 鼻塞不通 浊涕不止 前额疼痛 前额疼痛 常与白芷 苍耳子 辛夷等同用 常与白芷 苍耳子 辛夷等同用 4 4 温肺化饮温肺化饮 肺寒咳喘 肺寒咳喘 2929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本品散寒力大 发汗力弱 在解表剂中本品散寒力大 发汗力弱 在解表剂中 一般不作主药 一般不作主药 煎服 煎服 1 1

13、 3g3g 散剂每次服 散剂每次服0 50 5 1g1g 本品原用其根 现用带根全草 因其本品原用其根 现用带根全草 因其 根细味辛而得名 根细味辛而得名 不宜与藜芦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3030 藁藁 本本 GaobenGaoben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3131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祛风散寒止痛祛风散寒止痛 风寒感冒 头痛 风寒感冒 头痛 本品辛温升散 善达巅顶 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本品辛温升散 善达巅顶 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尤善治巅顶头痛 故有 尤善治巅顶头痛 故有 藁本治头痛于巅顶之藁本治头痛于巅顶之 上上 之说 之说 2 2 祛风胜湿祛风胜湿 风湿痹痛风湿痹痛 3232 苍耳子苍耳子

14、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辛辛 夷夷 3333 鉴别运用鉴别运用 3434 古人因辛夷花开最早 形似毛笔尖 名古人因辛夷花开最早 形似毛笔尖 名 迎春花迎春花 木笔花木笔花 3535 2 2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多属辛凉 辛以发散本类药物多属辛凉 辛以发散 疏散 宣疏散 宣 散散 风热为主要作用 发汗解表作用较发风热为主要作用 发汗解表作用较发 散风寒药缓和 又称散风寒药缓和 又称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 分 症见发热 微恶风寒 咽干口渴 头分 症见发热 微恶风寒 咽干口渴 头 痛目赤 舌边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等

15、痛目赤 舌边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等 3636 薄荷薄荷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 牛蒡子牛蒡子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 蝉蜕蝉蜕 3737 鉴别用药鉴别用药 3838 牛蒡子 简称牛蒡子 简称 牛子牛子 古称 古称 恶实恶实 盖以果实有多刺钩之故 有称盖以果实有多刺钩之故 有称 大力子大力子 牛的力大 牛的力大 鼠粘子鼠粘子 形似老鼠屎 形似老鼠屎 3939 蝉蜕 又名蝉蜕 又名 蝉壳 蝉退 蝉衣 虫退 蝉壳 蝉退 蝉衣 虫退 虫衣虫衣 4040 桑桑 叶叶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菊菊 花花 4141 鉴别用药鉴别用药 4242 桑叶 以霜降后采集者为佳 名桑叶 以霜降后采集者为佳 名 冬桑叶冬桑叶 霜桑叶

16、 霜桑叶 4343 菊花 菊花 黄菊花黄菊花 又名 又名 杭菊花杭菊花 主产于杭州 主产于杭州 长于疏散风热 长于疏散风热 白菊花白菊花 又名 又名 甘菊花 滁菊花甘菊花 滁菊花 味甘 味甘 主产于安徽滁县 长于平肝 清肝 主产于安徽滁县 长于平肝 清肝 野菊花 系野生者 长于清热解毒 野菊花 系野生者 长于清热解毒 4444 蔓荆子蔓荆子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4545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本品轻浮上行 解本品轻浮上行 解 表之力较弱 长于疏散头面之风热而清利头目 表之力较弱 长于疏散头面之风热而清利头目 用于风热感冒 头昏头痛 目赤肿痛 用于风热感冒 头昏头痛 目赤肿痛 4646 柴柴 胡胡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4747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解表退热解表退热 本品善于解表退热和本品善于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疏散少阳半 表半里之邪表半里之邪 用于表证 无论风热 风寒表证 发热及少阳用于表证 无论风热 风寒表证 发热及少阳 寒热往来之证 如小柴胡汤 寒热往来之证 如小柴胡汤 伤寒论伤寒论 2 2 疏肝解郁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证 如逍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