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1597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 表现及定位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沟 躯体运动中枢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侧视中枢 1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 管理对侧半身的 随意运动 2 皮质侧视中枢 管理双眼同侧视运动 3 书写中枢 4 运动性语言中枢 5 额叶联合区 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额叶的功能 顶叶的功能 1 皮质感觉区 中央后回为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皮质中枢 接受对侧 身体的深 浅感觉信息 2 运用中枢 位于半球的缘上回 其功能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 关 3 视觉语言中枢 位于角回 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 枕叶 功能主要与视觉有关 颞叶

2、主要功能与听觉 语言 和记忆有关 岛叶 参与高级神经 精神 情绪和记忆 和内脏活动 由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 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 位置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之间 区分 前肢 膝 后肢 前肢 膝 后肢 尾状核和 豆状核之间 背侧丘脑和 豆状核之间 二 内囊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听辐射 视辐射 尾状核头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丘脑中央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通过的纤维束 前肢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膝 皮质核束 后肢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1 皮质核束 1 面神经核上瘫的表现

3、 2 舌下神经核上瘫的表现 对侧 左侧 睑裂以下表情肌瘫 a 对侧 左侧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b 鼓腮漏气 c 流涎 d 口角低垂 笑时口角牵向患 右 侧 对侧 左 舌肌瘫痪 伸舌时舌尖偏向对 左 侧 二 内囊 2 皮质脊髓束 对侧肢体瘫痪 属硬瘫 3 丘脑中央辐射 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 粗略触觉除外 4 视辐射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5 听辐射 无症状 二 内囊 三 基底神经节 1 尾状核 2 豆状核 3 杏仁核 壳 苍白球 4 屏状核 尾状核体 尾状核头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尾状核尾 杏仁核 基底节主要结构及其关系 纹状体 屏状核 杏仁核簇 尾状核 豆状核 壳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基

4、底节 古纹状体 锥体外系 中枢之一 边缘系统 重要结构 三 基底神经节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壳 核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纹状体 肌张力增高运 动减少 肌张力减低运 动过多 三 基底神经节 纹状体结构与功能 四 间脑 一 位置 脑干与端脑之间 后面观 间脑位置侧面观 底面观 二 区分 分5部 背侧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后丘脑 三 第三脑室 为间脑的内腔 呈矢状位 底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顶 脉络组织 前界 终板向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 侧壁 背侧丘脑 下丘脑 背侧丘脑上丘脑 下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后丘脑 脉络组织 脉络组织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 终板 中脑水管 背

5、侧丘脑 第三脑室 四 背侧丘脑 1 形态 与下丘脑之间以下丘脑沟为界 卵原形的灰质团块 两侧之间有丘脑间粘合 前方突出为丘脑前结节 后端膨大为丘脑枕 下丘脑沟 内囊 背侧丘脑 丘脑间粘合 丘脑前结节 丘脑枕 2 内部结构 内髓板 内有板内核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内髓板 前 核 板内核丘脑前核 内侧核群 背内侧核 外侧核群 背侧组 腹侧组 联络性核团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特异性中继核团 外侧核 背侧部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主要接受嗅脑 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纤维 与 下丘脑和纹状体之间有往返联系 网状结构上 行纤维经这些核团转接 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 质

6、广泛区域构成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维持机体 的清醒状态 在功能上进入重要的高级神经活动领域 能汇 聚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息及运动信息 并伴随 情感意识的辨别分析能力 也参与学习记忆活 动 能够感受粗略的触觉 并伴有愉快和不愉 快的情绪 腹前核和腹外侧核 主要接受小脑齿状核 苍 白球 黑质传入纤维经它们转接 并发出纤维 投射至躯体运动中枢 调节躯体运动 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感觉 腹后外侧核传导 上肢 下肢和躯干的感觉 3 损害表现 1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 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 3 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4 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 意向性震颤或共济失调 5 情感障碍 二 下丘脑 1 形态 上界为下丘脑沟下界

7、为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 前界为终板 视交叉向后至中脑被盖 下丘脑沟 漏斗 垂体 灰结节 乳头体 终板 视交叉 中脑被盖 视交叉 灰结节 乳头体 2 内部结构 很多核团 含有多种神经递 质 如肽类 乙酰胆碱 多 巴胺 氨基丁酸等 纤维联系广泛 与边缘系统 脑干有纤维联系 下丘脑 内部各结构之间有联系 室旁核视上核 视上垂体束和 室旁垂体束 3 功能 是神经内分泌中心 完成神经 体液 调节 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 调节体温 摄食 生殖和内分泌活动等 参与情绪行为活动 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 三 上丘脑 松果体 缰三角 丘脑髓纹 内分泌腺 与边缘系统 的活动有关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四 后丘脑 1 内

8、侧膝状体 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发出纤维至颞叶听中枢 2 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束的传入 发出纤维至枕叶视中枢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五 底丘脑 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区 内含丘脑底核 与黑质 红核 纹状体有密切联系 参与运动调节 背侧丘脑 底丘脑核 黑质红核 中脑 脑桥 延髓 五 脑干 脑 干 内 部 结 构 脑干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下行传导束 脑干白质 上行传导束 网状核 中缝核 1 脑干的神经核 动眼N核 动眼N副核 滑车N核 三叉N运动核 三叉N感觉核 三叉N脑桥核 三叉N脊束核 三叉N中脑核 展N核 面N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前庭N核 蜗N核 疑核 下泌涎核 孤束核 三叉

9、N脊束核 疑核 迷走N背核 孤束核 三叉N脊束核 疑核 副N核 舌下N核 1 脑干的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延 髓 薄束核 楔束核 下橄榄核 脑 桥 上橄榄核 脑桥核 中 脑 上丘 下丘 红核 黑质 顶盖前区 下橄榄核 薄束 核 楔束核 脑桥 核 上橄榄核 红 核 黑质 下丘 上丘 1 脑干的神经核 2 脑干的白质 1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 背侧丘脑 2 上行纤维束 脊髓丘系 2 脑干的白质 延髓 脑桥 内侧丘系 中脑 背侧丘脑 内侧丘系 2 脑干的白质 2 上行纤维束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 背 侧 丘 脑 三叉丘系 2 脑干的白质 2

10、 上行纤维束 蜗神经核蜗神经根 斜方体纤维外侧丘系 上橄榄核 下 丘 内侧膝状体 4 外侧丘系 2 脑干的白质 2 上行纤维束 3 脑干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央区纤 维纵横交错 内有 大量的神经元胞体 共同组成脑干网 状结构 1 脑干网状结 构的主要核团 1 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2 中缝核团 3 内侧 中央 核群 反应区 4 外侧核群 感受区 2 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1 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 2 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 3 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 4 参与睡眠发生 抑制痛觉传递 4 损害表现及定位 交叉性瘫痪 当一侧运动 感觉神经核或传出 传入的神经纤维 受到损害时 临床上

11、会出现交叉性瘫痪 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 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偏侧感觉障碍 病变水平的高低依受损害的脑神经而定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旁正中综合征 Horner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 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 任何压迫和破坏 引起瞳孔 缩小 眼球内陷 上睑下垂 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闭锁综合征 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 多为基底动 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 导致脑桥基底部 双侧梗塞所致 意识保持清醒 对语言的理解无障碍 由于其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功能保留 故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与周围的环 境建立联系 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阻断 外 展神经核以下运动性传出功能丧失 患 者表现为不

12、能讲话 有眼球水平运动障 碍 双侧面瘫 舌 咽及构音 吞咽运 动均有障碍 不能转颈耸肩 四肢全瘫 可有双侧病理反射 大脑脚综合征 红核综合征 六 小脑 一 位置 颅后窝内 小脑幕下方 脑干的背面 二 外形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脚 小脑蚓 小脑半球 近似平行的沟 上面平坦 下面隆起 上 中 下3 对 原裂 小脑上脚 小脑上脚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下脚 三 内部结构 1 小脑皮质 小脑表层的灰质 有3层 小脑皮质 髓体 白质 2 髓体 3 小脑核 小脑中央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中间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四 分叶和机能分区 形态分叶 前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小脑体 古 原

13、 小脑 前庭小脑 原裂 后外侧裂 前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机能分区 正中区 即蚓部 中间部 外侧部 较小 较大 旧小脑 脊髓小脑 新小脑 大脑小脑 蚓部 中间部 外侧部 顶核 中间核 齿状核 绒球小结叶 前庭神经核 前庭小脑 五 纤维联系及功能 原小脑 前庭小脑 接受前庭神经节和前 庭神经核的纤维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至前庭神经核 调整由前庭刺激引起的 肌张力变化 维持平衡 旧小脑 脊髓小脑 接受脊髓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 发出纤维经顶核 中间核 中继后 再到前庭核 红 核 网状结构 参与调节肌张力 维持姿势 新小脑 大脑小脑 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 经小脑中脚进入 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

14、脑 皮质 经小脑上脚传出 参与协调 配合随意运动 力量 方向 范围等 六 小脑损伤的表现 1 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 1 共济失调 运动时 有控制速度 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 2 眼球震颤 3 意向性震颤 六 小脑损伤的表现 2 原小脑综合征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1 平衡失调 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 东摇西摆 2 眼球震颤 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六 小脑损伤的表现 3 新小脑综合征 因小脑半球损伤所出现的症状 多数病例旧小脑也同时被侵犯 病人患侧肢体出现 1 肌张力低下 2 共济失调 不能准确地用手指鼻 不能做快速 的交替动作 3 意向性震颤 肢体运动时 产生不随意有 节奏地摆动 越接近目标时越加剧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