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61224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区分各媒介概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也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包括报纸、电视、杂志、互联网、手机、通讯社、广播大众传播媒介: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媒介组织。如电视、广播等媒介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与新闻传播媒介所指涉的方面不同(比如手机属于新闻传播媒介但是否属于大众传播媒介还是众说纷纭)公共传媒主要侧重于这种媒体的公共属性,这些媒体往往指的是那些国有公营或社会公营

2、的广播电视媒体,他们的宗旨往往是为社会大众服务,比如英国的BBC、美国的PBS、日本的NHK等。在国内很少用公共传媒之说法。(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媒体虽然是国有,但其公共性或者说公益性显然体现得不够,故而不敢称公共传媒吧,嘻嘻。)如果说公共传媒中的公共二字体现出的更多的是其社会属性,那么大众传媒中的大众二字则更多的是指其传播的对象范围。或者说后者泛指以普通公众为传播对象的媒体,从此意义上讲,公共传媒属于大众传媒的一种。新闻传媒这个定义就更宽泛了,凡是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体都算是了,在中国的话,内部刊物,内参,小报等等,都可以算是新闻传媒了。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针对中国媒介发展现实,你应该选择大众传媒作

3、为你论文写作的对象。如果你写的其他国家的危机传播,那就另当别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 (news media)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 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

4、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最早出现的新闻传播工具是报纸,它在漫长的传播史中一直是新闻传播工具的主要形态。对新闻传播工具渊源的研究,中外新闻学者有 3种说法:新闻采集活动始于中国商代、周代,诗经、春秋是最早的古代报纸。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日本的新闻学著作。中国的邸报 (见敦煌进奏院状) 和古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是最早的古代报纸。中国新闻学者的著作对此有详细记载。中世纪欧洲出现的“新闻信件”是最早传播新闻的工具。上述 3种说法的差别表现在对新闻传播工具持有不同的见解。许多中外新闻学者认为:诗经中记载的作品,多数是长期流传而后有人采集并经过艺术加工的

5、文艺作品;春秋中尽管有不少记叙文,但也经过后人加工,都不具有新闻的特性。中国的邸报和古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刊登的帝王旨谕、百官奏折、官吏升降、军政要报等等,是人们关心的新的事实,具有新闻性,因而是最早的古代报纸,是新闻传播工具的始祖。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特别是金属活字的应用,为近代报纸的产生创造了技术条件。17世纪是近代报纸的开创时期。19世纪初,随着近代报纸发展的需要,法国人C.-L. 哈瓦斯于 1835 年首创为报纸提供新闻的通讯社。20世纪初期,无线电广播作为新闻传播工具的新形态出现。1920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出新闻 。1936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 1 座电视

6、台,播送电视节目。 各种形态的新闻传播工具,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广播、电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传播新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传播迅速,范围广泛,问世几十年来,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了报纸。但是,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报纸并没有被淘汰,因为报纸是文字的记载,读者可以慢读细看,有思考的余地,又可以长期保存,便于查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各种新闻传播工具的优势融合起来。新闻传递和报纸生产技术的电脑化,简化了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的程序,缩短了空间距离,节省了时间。经济发达的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将信息中心和分散在各家各户的电脑终端连接起来组成新闻传播网络,可以直接传送报纸版面。读者不必通过

7、邮递就能看到输入信息中心的报纸,并且把认为需要保存的版面用连接在终端器上的印字机印在纸上。 参考资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

8、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现代生活节奏块,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而不必象看电视和听广播那样,不管喜欢与否,都得照看(听)不误。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广播、电视虽声声如二,画面生动,却转瞬即逝,难以在记忆中长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群众能够棘手。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大众传播的功能与社会发展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大众传播媒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向来互相影响。举

9、凡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都会引起传媒的调整与变化;反之,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培养大众的欣赏趣味、引导舆论及推动社会迈向文明等。一、前贤对传媒功能的认知中国报人对媒体社会功能与责任的认知,确切说来始于清末及民国初期,这种认识的产生,大抵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知识阶层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忧国忧民情怀;另一是对报刊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真实体验。年,彭翼仲在他创办的京话日报上,发表了论报馆的好处。该文用民间唱词的形式指出了报纸“开化新风”、“益民智”、“增学问”等教育功能,“广言路”、“达下情”、“直言谏”、“登贪官言污吏”等舆论功能,“知兵工矿政”、“国家事”的传播功能,是“对改良派

10、报刊思想的一种概括”。中国早期杰出报人,大公报创办者英敛之在一篇题为说报的文章中,从另一个角度指出现代报纸具有七个特征,同时也阐明了现代报纸的社会功能: 现代报纸不同于“史记百家”。史记百家所载皆前代之遗闻,以往之故事,且篇幅浩繁,文辞高古,非文人学士不能遍观。而“报纸则文酌今古之宜,赏为雅俗所共,浅深各随乎所见,耳目总觉其常新”。 现代报纸不同于“宫门辕门之抄”和“京报官报”。宫门抄之类只行于仕宦,不及于闾中,而“报纸则合朝野而编摩,极体制之美善,上自公卿,下至士庶,皆可足不出户而识天下之事”。 现代报纸不同于见谏采风。过去依靠见谏采风沟通上下,联系朝野,而“报纸首列论说,务使博闻,虽公局外

11、之闲谈,要在集思而广益,但使民间疾苦达诸长吏庭除”。 现代报纸不同于一地之记载。一地之记载,地理有限,包涵有度。而“报纸则采录东西洋,甄记及南北极,无远弗届,有闻必传讵忧一物不知。” 现代报纸不同于“志怪之书”和“稗局小说”。志怪之书和稗局小说顾事或荒诞无稽,文或典深难读,而“报纸则明白易晓,真实不浮,事必简而能 ,文亦质而不俚。” 现代报纸不同于一般传媒。一般传媒记载受到内容局限,包涵不足。而“报纸则大而国家政令之因革,远而人情风土之异同,中外交涉之要务,商买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惊愕可喜之事,凡是新人听闻者,无不具于尺幅。” 现代报纸不同于传统传媒。传统传媒不作行情,不登广告,而报纸“登载买

12、卖之行情”,“记轮船之进出”,“行号广登告白”,“电传紧要新闻”。 英敛之这一理念明确地体现在大公报的新闻实践当中。该报在评说国事的同时,辅以大量新闻报道批判为实证。他在大公报出版弁言中强调:“本报但循泰西报纸公例,知无不言。以大公之心,发折衷之论;献可替否,扬正抑邪,非以挟私挟嫌为事;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在说国家思想中,他把报纸的两大责任定义为“国民之向导”和“政府之监督”。在俄国,作为布尔什维克火星报的创办者之一,列宁提出了一套关于报刊作用的理论。年,火星报第号以大字报标题刊登了列宁撰写的从何着手一文,其中有一节被前苏联奉为经典,相当于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享有的地位。这段话是:报纸的作用

13、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就后者来说,可以把报纸比作脚手架,它搭在正在修建的建筑物周围,显示出建筑物的轮廓,便利各个建筑工人之间的来往,帮助他们分配工作和观察有组织的劳动所获得的总成绩。依靠报纸或与报纸联系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组织,这种组织不仅从事地方工作,而且从事经常的共同的工作,教育自己的成员密切注视政治事件,考虑这些事件的意义和它们对各个不同居民阶层的影响,拟定革命党影响这些事件的适当措施。列宁认为报纸的集体宣传、鼓动、组织三大作用是一致的。而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则有如下归纳:1. 守望的功能:从古

14、老的原始社会开始,各部落就分派有值勤的“守望人”,他们帮助族人守望着地平线,一旦发现异常状况,立刻鸣鼓警示族人武装起来,群起对抗。在当今社会,媒体扮演的角色就如“鸣鼓的守望人”。它的任务是多元的,不是被动消极地告诉你敌之既来,更应进一步正确地反映现实环境,用正确而公平的手法揭示宇宙真相,以达到“守望”的功能。2. 会议的功能:当生活群体面临某种困境时,人们会通过亲族的商议或村民的会议达致共同的协议。现今大众媒体取代了这方面的功能,帮助人类将自身的反应与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挑战与机会结合起来,并调和各种不同意见,使人们能够采取一致的行动。3. 教化的功能:在未开化时期,个人一生的言行举止都为父母及周

15、围人所影响。散居的农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亦不如今日之深;文字的发明、简册的流传与学校的设立使教育文化逐渐有了完整的体系。而大众媒介在教化方面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入人心。城乡的差距缩小,人际间的距离隔阂逐渐消除,群众的知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大众媒介对教育文化的发展居功甚伟。4. 娱乐的功能:娱乐对人类来说一如衣食住行,不可或缺;原始社会也有丰年庆典与迎神宾会,因此不能只强调教化功能的重要,而抹杀娱乐所应占有的份量,我们甚至可以武断地说,娱乐功能至少与教化功能等量,尤其是电视的娱乐功能。在调剂紧张生活方面,大众媒介责无旁贷。5. 商业的功能:早期农业社会有固定的巿集,而今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巿场不再是“以物易物”的地方。要促进财物流畅无阻,让顾客与厂商之间的供求能够达成,以确保经济制度的健全,这些艰巨的任务,便由大众媒介来肩负。施拉姆所概括关于守望、会议、教化、娱乐和商业等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充分体现于现代社会中,而且功能在不断的增强。当今社会的大众传播主要涵盖了文化传播、环境监视、社会调节和娱乐共享的作用,这些作用进而辐射到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组织的构成与社会经济的运行等方面。二、当今媒体功能的体现首先,文化传播的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对文化的传承,它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