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06273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药 学 1 第四章 药性理论 Theory on Drug Properites 2 中药治病基本原理 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 扶正祛邪 消除病因 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 使之最大程度 上恢复到正常状态 达到治愈疾病 恢复健康的目 的 药物的偏性 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 偏盛或偏衰 以偏纠偏 以草木之偏性 纠疾病之偏衰 3 清代医家徐洄溪总结说 凡药之用 或取其气 或取其味 或取其所生 之时 或取其所生之地 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 疾 故能补偏救弊 调和 脏腑 深求其理 可自得 之 4 何谓中药性能 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 能统称为药性 包括药

2、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 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 是药物 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 何谓药性理论 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 用规律的理论 包括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有毒无毒等 5 第一节 四气 four natures 6 源流与发展 四气与四性 四气 首见于 神农本草经 序例 药有酸 咸 甘 苦 辛五味 又有寒 热 温 凉四气 7 一 四气的含义一 四气的含义 是指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又称为四性 又称为四性 8 有四层意思有四层意思 oo寒与凉同类 寒甚于凉 温与热同类 热甚于温寒与凉同类 寒甚于凉 温与热同类 热甚于温 oo温热属阳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寒凉

3、属阴 oo在实际当中有的药物的寒热并不明显 标为平性在实际当中有的药物的寒热并不明显 标为平性 Concept of four natures Four natures are cold hot warm and cool natures of drugs Cold and cool natures are different in essence form and antagonistic against warm and hot natures forming the two major properties Cold nature is the same in essence as bu

4、t stronger than cool nature and hot nature is the same in essence as but stronger than warm nature 9 10 uu大寒 微寒 凉性大寒 微寒 凉性 uu大温 微温 热性大温 微温 热性 二 四气的确定二 四气的确定 即是说 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 是从药物即是说 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 是从药物 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主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主 要是要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的 11 oo是在患者服药以后 以中医寒热辨证为基是在患者服药以后 以中

5、医寒热辨证为基 础 从药物对所治疾病的病因 病性或症础 从药物对所治疾病的病因 病性或症 状寒热性质的影响中得以认识的状寒热性质的影响中得以认识的 Determination of four natures Four natures of drugs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curative effects on cold and heat syndromes 12 附子附子 13 干干 姜姜 肉肉 桂桂 热性热性 14 石膏石膏 栀子栀子 知母知母 寒性寒性 15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一般为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一般为寒性 或凉性或凉性 oo能够减轻或消

6、除寒证的药物 一般为温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一般为温性 或热性或热性 寒凉药 阳热证 温热药 阴寒证 清热泻火 石膏 凉血解毒 丹皮 金银花 育阴潜阳 石决明 清化热痰 浙贝 竹茹 泻下热积 芒硝 利尿通淋 滑石 温散风寒 麻黄 温里止痛 干姜 回阳救逆 附子 补火助阳 肉桂 温通血脉 独活 芳香开窍 藿香 16 17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 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药 平抑肝阳药平抑肝阳药 攻下药攻下药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药 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补阴药补阴药 寒性药寒性药 18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 补阳药补阳药 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热性药热性药 19 驱虫药驱虫药收涩药收涩药化痰药化痰药息风

7、止痉药息风止痉药 无明显规律性无明显规律性 20 三 四气的临床意义三 四气的临床意义 为中医的为中医的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这种治疗这种治疗 原则提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的基础 原则提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的基础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阳虚生内寒 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内寒 阴虚生内热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阴阳的偏盛偏衰阴阳的偏盛偏衰 寒热变化寒热变化 To treat cold syndrome with hot and to treat heat syndrome with cold drugs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8、 using Chinese drugs That is to say warm and hot drugs are used to treat cold syndrome and cold and cool drugs are used to treat heat syndrome In addition neutral drugs such as liquorice which has mild effects without obvious cold or hot properties can be used for both cold and heat syndromes 21 22

9、四气的应用 阳热证 阴寒证 实热烦渴 温毒发斑 阴虚内热 热结便秘 湿热水肿 黄疸尿赤 心火亢盛 热极生风 寒凉药 中寒腹痛 下利清谷 冷积便秘 膀胱虚冷 寒痹刺痛 寒痰停饮 阳痿宫冷 寒闭神昏 温热药 寒热温凉程度不同 恰当用药 真寒假热用热药 必要时反佐寒药 真热 假寒用寒药 必要时反佐热药 表寒里热 上热下寒 寒热中阻致寒热错 杂的复杂病证 当寒 热药并用 使寒热 并除 寒热错杂 阴阳格拒的复杂病证 又当采 用寒热并用并用佐治之法治之 23 24 影响四气变化的因素 配 伍 麻黄配石膏 黄连配吴萸 炮 制 生甘草与炙甘草 天南星与胆南星 25 四气的现代研究 1 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

10、的关系 2 代谢功能的关系 3 钠钾离子及ATP酶活性的关系 4 寒凉药与抗感染及抗癌的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五味五味 Five Flavours 26 27 药有酸 咸 甘 苦药有酸 咸 甘 苦 辛五味 辛五味 并以五味配并以五味配 合四气 标明了每种药合四气 标明了每种药 物的药性特征 物的药性特征 五味的含义的含义 概念 是药物酸 苦 甘 辛 咸五种味道 更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涩附于酸 淡附于甘 确定依据 口尝实践真实滋味和药效归纳 阴阳属性 辛 甘 淡属阳 酸 苦 咸属 阴 28 Five flavours are pungent sweet sour bitter and salt

11、y tastes of drugs representing their different effect In addition tasteless and puckery flavors still belong to five tastes Five flavors are determined by actual tasting and experie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29 30 五味属性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涌泄为阴 淡味渗湿味阳 31 1 1 辛 能散 能行辛 能散 能行 五味的作用 发散 含透疹等 发散 含透疹等 行气行气 行血

12、行血 辛能散辛能散 生姜生姜 32 胡椒胡椒 辛辣辛辣 芳香芳香 桂枝桂枝 33 紫苏紫苏 羌活羌活 防风防风 麻黄 麻黄 辛辛 苦苦 34 辛能行 行气 行血 辛能行 行气 行血 行气药 行气药 橘皮 青皮 香橼 佛手 枳实 枳壳橘皮 青皮 香橼 佛手 枳实 枳壳 沉香 木香 乌药 沉香 木香 乌药 活血药 活血药 郁金 姜黄 川芎郁金 姜黄 川芎 化湿药 化湿药 藿香 砂仁 豆蔻藿香 砂仁 豆蔻 开窍药 开窍药 冰片 苏合香冰片 苏合香 温里药 温里药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丁香 胡椒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丁香 胡椒 35 辛 散 发散 表证 解表药 荆芥 紫苏 行 行气 行血 气滞 血瘀

13、 理气药 木香 沉香 化瘀药 川芎 红花 润 润养 虚弱 款冬花 菟丝子 大多能耗气伤阴 气虚阴亏者慎用 36 甘 补 补益 正虚 气虚 补气 人参 血虚 养血 熟地 阴亏 滋阴 天冬 阳亏 壮阳 鹿茸 和 和中 调和 脾胃失和 麦芽 神曲 调和药性 甘草 缓 缓急止痛 身体诸痛 蜂蜜 饴糖 甘草 大多腻膈碍胃湿阻中满 气滞 食积慎用 37 酸 收 收敛 涩 固涩 肺虚久咳 敛肺止咳 乌梅 固 体虚多汗 遗精遗尿 崩漏带下 固表止汗 五味子 固精缩尿 山茱萸 固崩止带 赤石脂 涩久泄肠滑 涩肠止泄 五倍子 大多能收敛邪气 凡邪气未尽之证当慎用 38 苦寒 黄连 苦温 橘皮 清泄 清热 热证火证

14、 黄连 苦 泄 降泄 降逆 气逆 枇杷叶 通泄 通便 便秘 大黄 燥 燥湿 坚坚阴 泻火存阴 黄柏 大多能伤津败胃 津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 大量使用 湿证 39 咸 能软 软坚散结 瘰疬痰核等 海藻 能下能下 泻下通便泻下通便 大便燥结 芒硝 大便燥结 芒硝 不宜多食 高血压动脉硬化者由当注意 有的 咸味药如芒硝能伤脾胃 故脾胃便溏者慎用 40 淡渗湿利小便渗湿利小便 水肿 脚气 小便不利水肿 脚气 小便不利 大多能伤津夜 凡阴虚津亏者慎用 薏苡仁 薏苡仁 41 Pungent flavor has the effects of inducing diaphoresis promoting fl

15、ow of Qi and blood circulation Sweet flavor has the effects of tonification relieving spasm and gentling other herbs Sour flavor has the astringent effect of suppressing sweating arresting bleeding relieving diarrhea and controlling nocturnal emission 42 Bitter flavor has the effects of eliminating

16、dampness lowering rebellious Qi purging heat and relaxing the bowels Salty flavor has the effects of softening and resolving hard lumps to treat scrofula subcutaneous nodule mass in the abdomen and other pathologically formations 43 44 五味的临床意义五味的临床意义 增强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麻黄麻黄 辛辛 宣肺平喘宣肺平喘 杏仁杏仁 苦苦 降肺止咳降肺止咳 五味子五味子 酸酸 敛肺止咳敛肺止咳 人参人参 甘甘 补益肺气补益肺气 咳喘咳喘 性味关系 性和味构成了每种药物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气味配合原则 一药只能有一性 但可以有 数味 气味配合规律 气味俱同则功效相似 气味 不同则功效各异 一药数味者功效相兼 45 性味关系 生姜 辛温 发散风寒 紫苏 性味相同 作用相近 46 性味关系 麻黄 辛温 发散风寒 黄连 苦寒 清热燥湿 性味不同 作用有别 47 性味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