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0606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讲座之三 1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问题民族问题 2 一 中国的少数民族 1 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2 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3 回族历史与文化 3 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少数民族人口状况 55个少数民族约有1 14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8 49 其中 壮族人口最多 约有1600万 塔塔尔族最少 不到3600人 回族人口超过1000万 散居全国 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4 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及特点 1 分布广 约占国土面积的60 2 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区 3 总体呈 大杂居 小聚居 的分布格局 5 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与资源 多样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 壮美

2、的自然景观 6 7 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是各民族 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物质文化 包括饮食 服饰 建筑 生产工具等 精神文化包 括言语 文字 文学 科学 艺术 哲学 宗教 风俗 节日等 1 语言文字 除回族和绝大多数满族使用汉语外 其它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 语言 分别属于汉藏 阿尔泰 南亚 南岛 印欧五大语系 其中 大 约29个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 2 民间文学 主要包括神话传说 故事歌谣 诗史谚语等 种类多样 内容十 分丰富 是我国民间文学的宝库 其中以藏族的 格萨尔 蒙古族的 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的 玛纳斯 最为典型 8 3 民俗风情 服饰与建筑

3、9 饮食与节日 10 4 歌舞艺术 11 5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12 回族历史与文化 一 回族的形成 1 回族形成的源流 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唐宋时期迁入中国的 蕃客 一部分是蒙 元时期迁入并落籍为户的 回回人 后来又通过民族通婚 改变宗教信 仰的方式吸收了主要是汉族的其它民族成分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2 回族形成的条件与标志 中华大地的人文地理空间 伊斯兰教的信仰纽带 汉语言文字的使用 农商并重的经济生活是回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汉语言的普遍使用 普遍改用汉姓是基本标志 到明朝以后 回回 回民 已成为对回族的普遍称谓 13 宁夏回族分布概况 宁夏是我国最大 截至2008年年底 全

4、区总人口 617 69万人 其中回族人口222 04万人 占全区总人口的35 9 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 5 同时 宁夏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境内有少数民族46个 占全区 总人口的0 76 宁夏回族分布有大分散 小聚居的特点 全区95 的乡 全部镇都 有回族人口 某些地区特别集中 西海固地区是传统的 其中泾源县 75 海原县 70 西吉县 54 9 固原市 44 5 河东地区也是回族分布相对较多的地区 其中吴忠市 50 2 同心县 84 7 灵武市 46 8 河西地区是回族人口分布相对较少的地区 银川市 25 95 石嘴山市 20 3 中卫市 32 14 二 回族文化 1 回族文化的特点 回族宗崇

5、伊斯兰文化但也积极学习和吸收儒家文化 融入当地的地域文 化 并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2 回族的风俗礼仪 宗教文化对回族的社会经济生活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如崇尚清真饮食 擅长面食和肉食制作 讲究礼仪 尊客敬老睦邻等 3 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回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文化和其它兄 弟民族文化的成分 另一方面在天文历法 医学 地理 水利 建筑 兵器 制造 文学等方面有很大贡献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 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 画家 书法家等 4 回族的爱国传统 回族对生活了千百年的中华大地具有深厚的感情 形成了维护国家统一 捍卫民族尊严 推

6、动国家进步 珍惜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涌现出 了郑国鴻 左宝贵 马福禄 马本斋等一批爱国志士 15 二 中国的民族问题 一 民族问题 二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 根本道路 16 一 民族问题 1 民族问题的含义 包含两类内容一是民族发展问题 一是民族关系问题 民族之间 民族与 阶级 民族与国家 其中民族发展问题是根本与首要的问题 当前中国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是突 出问题 因此 加快民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05 106页 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民族之间的政治 经济 文化各方面 核心是利 益关系 利益划分是否合理 合理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和照顾等 影响都很大 阶级压迫必然带来民族压迫 在当前阶级对立已经

7、消失 但阶级斗争在一 定范围内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主要涉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问题 在我国两者并不 矛盾 可以并行 我们反对以民族认同为借口否认国家认同 也不能降低民族 认同的正当性 17 2 民族问题的根源 一是自然因素 民族问题产生以民族自然差异为前提 二是社会因素 是在日益频繁的民族交往中发生的 一方面强化了民族间 联系和依赖 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从而更加 关注本民族的群体利益 因此利益关切是引发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 18 1 普遍性 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世界各国也都存在 2 长期性 只要民族不消亡 民族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3 复杂性 经

8、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 民族问题与宗 教问题交织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 4 国际性 5 重要性 可影响民族关系的各个方面 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世界格局的变化 还影响未来的民族关系 因而是影响重大的社会问题 因此 民族问题无小事 3 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 19 二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平等是基本原则 民族团 结是根本立场 民族互助是重要内容 民族和谐是更高目标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必须放到社会总问题中加以解决 我国的民族问 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

9、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 胡锦涛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是由改革开放实践证明 的 是由我国政治制度决定的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最高的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各民族的神 圣目标 它代表了各民族的共同意志 关系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也关系到各民族的发展 与未来 20 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 21 1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2 3 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 民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4 境外敌对势力是民族分裂势力背后的黑 手 5 民族团结面临的问题 2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

10、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 成立后 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 习惯 上被称为 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 小聚居 相互 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 少数民族地区有 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 间相互交往 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 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 居住 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我国民族情况简介 23 24 一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1 我国的民族团结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一部民族 融合史 自炎帝 黄帝以来 我国先后发生了四次民族大融

11、合 炎帝 黄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雏形 在各民 族融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 华夏族 即后来的 汉 族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以秦 汉建立为标志 秦始皇统 一中国后 统一了文字 统一了货币 并制定了统一 的度量衡 废除分封制等 汉承秦制 不但加强了民 族和亲政策 更重要的是推行了汉化政策 规定讲汉 语 统一用汉字 形成了今天的 汉族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25 第二次民族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少数民 族内迁 汉族南迁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等事件 使得汉族与少数民族进一步融合 第三次民族大融合 唐宋时期 唐朝推行的是民族 平等政策 外族在朝中可以担任要职 外族与汉族 通婚十分普遍 从而加速了

12、外族汉化的速度 辽宋 金时期中原百姓几次南下大迁移 开发了闽粤地区 中国的人口重心开始由北方向南移动 到北宋后 期重心已经越过长江进入南方 从此以后 汉族姓 氏在南方得到飞速的发展 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大姓 望族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26 第四次民族大融合 清代 清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巩固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时的民族融合 民族 交往波澜壮阔 高潮迭起 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 点 首先 实现了满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大融合 其次 边疆地区各民族的融合较前代有所加强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 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7

13、 2 我国的民族大团结历史 是各民族并肩御辱的斗 争史 鸦片战争以来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共同抗击侵略 新疆各民族团结一致抗击沙俄入侵新疆 广西各民族 抗击法国侵略 台湾高山族抗击日本侵略 西藏各民 族抗击英国侵略等等 都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抗 击了侵略 抗日战争时期 全国各族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如回民支队 内蒙古抗日游击 队等 在中国共产党中也涌现出一批少数民族杰出将 领 如粟裕 关向应 乌兰夫等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28 3 我国的民族大团结历史 是各民族同舟共济的发 展史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 5 12 汶川特大地震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29

14、 美国一著名军事专家近日在报纸 上发表评论员文章 中国人一瞬间由一盘散沙凝聚成钢板一块 真是太可怕了 东方雄狮现在不仅已经睡醒站了起来 而且已经奔跑了起来 自从 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开始 所有的中国人空前 的团结了起来 上到政府 下到每一个普通的民众 都自发的 行动起来 人民解放军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和速度 近乎 疯狂的救人 国家主席和总理更是不顾个人安危 深入到抗震 救灾的最前沿 为灾区群众分忧解难 为部队官兵加油打气 而所有中国人 更是掀起了募捐的风暴 上到大的企业家 各 类明星 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和下岗工人 无不慷慨解囊 踊跃奉献 以前所有的各种不满和牢骚都被抛弃到了一边 现在整个华

15、夏大地万众一心 只有一个声音 那就是 众志成 城 抗震救灾 最后这位专家无不懊丧的说 以前总弄 不明白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通过 地震 这个答案 真是一清二白 跃然纸上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30 二 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 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 31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 在我国 民族不论大小 不论社会 发展程度如何 在一切权利上都是完全平 等的 在承担义务上也是平等的 不允许 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 禁止民族歧视和民 族压迫 禁止

16、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 族分裂的行为 32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实行区域 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33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 经济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 也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 安排重点建设项目 包头钢铁基地 川藏 青藏 新藏 公路干线等 给予优惠政策 加大投资力度 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 实施西部大开发 兴变富民行动 2005 2010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34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 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是民族生命力 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35 1 政治上 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 实现了少数民 族当家作主 2 经济上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3 文化教育上 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人口 素质显著提高 民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三 民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36 1 政治上 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