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54792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必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 修 三 第42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 目标定位 2 主干梳理 3 史论要旨 4 考点探究 5 考向研习 6 真题研析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 课课程标标准列举举李贽贽 黄宗 羲 顾顾炎武 王 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发展 本讲讲主要讲讲述了明清时时期的儒家思想 明清时时期随着君主专专制的加强 商 品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 思想上出现现了否定传传 统观统观 念 提倡经经世致用 批判君主专专 制的新思想 尽管未能突破儒家思想 的范畴 但使传统传统 儒学焕发焕发 了生机 考纲纲要求明清之际际的儒学 思想 主 干 梳 理 理一

2、理 一 历史背景 1 政治 社会吏治腐败 奸佞当道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 阶级 江南一带的 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 李贽 1 思想主张 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市民工商业者 儒家经典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反对以 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2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 黄宗羲 主要思想 揭露 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主张以 取代皇帝的 一家之法 从而限制君权 评价 对以后 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 资本主义萌芽 君

3、主专制 天下之法 反专制斗争 2 顾炎武 主要思想 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 实问题 提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思想 评价 开一代 的先河 3 王夫之 主要思想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都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的发展变化有 规律可循 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具有朴 素的 思想 评价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朴实学风 辩证法 思维方法 三 评价 1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 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 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 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对近代民主 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封建专制

4、1 李贽的 离经叛道 中的 经 道 是指什么 提示 李贽的 离经叛道 中的 经 指儒家经典 即四书五经 道 指道学 即理学的伦理 教条 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 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步的主张 提示 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 提出工商皆本 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西方式的启蒙思想 提示 1 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发展缺乏强 有力的物质基础 想一想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 理学说的罗网 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 明清时期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 明

5、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 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4 概括明清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特征 提示 1 政治 废丞相 设内阁 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工商业者队伍壮大 自然 经济占主导地位 3 文化 理学僵化 进步思想出现 明清小说盛行 总之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发展 新的生产方式产生 出现了向工业文 明演进的趋势 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 经济上 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此时中国的思想界 出现了反专制 倡民主 反抑末 重工商 反教条 重实用的早期启蒙思想 文学领域小说盛

6、行 带有强烈的反专制色彩 史 论 要 旨 1 李贽的 离经叛道 是 发展与程朱理学丧失活力矛盾发展的 结果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2 明清之际的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 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等主张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 在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3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反传统 反教条 反 带有 一定的 色彩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4 黄宗羲 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 思想 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 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色彩 但是他们仍然是对 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 儒学 重

7、新焕发生机 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正统 儒学 君主专制 民主 传统儒家 考 点 探 究 史料一 前三代 吾无论矣 后三代 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 也以君为主 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探 究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主张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三 清初之儒 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 则 明夷待访录 也 梁启超 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 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 秘密散布 于晚清思想之骤变 极有力焉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问题 1 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思想的主要特点 2

8、史料二中 黄宗羲提出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 这等同于近 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3 据史料三回答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 认为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 非的标准 2 史料二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黄宗羲抨击了君主专制 3 史料三体现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 第二 个省略号之后的语句点明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 倡民权共和之说 体现了对 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启蒙作用 探究答案 1 特点 反传统 反权威 2 否 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 物 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 他们

9、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 度的时代要求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 3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而是继承和发展 它提出 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如反对君主专制 倡导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等都具有进步意 义 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史论总结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表现及本质 特点表现本质 反传统 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 万物皆生于两 的 观点 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儒家思 想在新 的历史 条件下 的活跃 反封建专制 带 有一定的民主色 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的结论 顾炎 武提倡 众治 反对 独治 当时

10、的思想家还提出 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 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 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致力于社会变革 力图扭转 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 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 提出 工商皆本 的主张 考 向 研 习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 项项目黄宗羲顾顾炎武王夫之 主要作品 明夷待访录访录 明 儒学案 日知录录 天下郡 国利病书书 读读通鉴论鉴论 船山 遗书遗书 政治主张张 抨击击君主专专制制度 揭露君主专专制是天下 之大害 反对对君主专专制 提出 天下兴兴亡 匹夫有 责责 梁启超概括 的 观观点 反对对君主专专制 经济经济 主 张张 反对对重

11、农农抑商 主张张 工商皆本 形成经经世致用的思想 主张张在实实践中求真 知 力求解决国计计民 生的现实问题现实问题 项项目黄宗羲顾顾炎武王夫之 思想主 张张 提出 天下为为主 君 为为客 的民主思想 主张张限制君权权 保证证 人民的基本权权利 反对对不切实际实际 的学 风风 提倡实实践 求真 提出世界是物质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观存 在的实实体 认为认为 物 质质是不断变变化的 其 发发展变变化是有规规律的 具有朴素的辩证辩证 法 思想 历历史评评 价 反映了明清时时期社会 生产产关系的变变化 对对 以后反专专制斗争起了 积积极的推动动作用 重视视社会现实现实 开一 代朴实实学风风的先河 具有

12、爱爱国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们的思 维维方法 具有划时时代 的意义义 针对训练 2018 广西梧州 柳州摸底 王夫之说 理欲皆自然 理 与 欲 都 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 即 理 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 而 欲 则为人 的主观欲求 由此可知 他 A 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 B 反对宋明理学 禁欲 思想 C 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 D 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 B 解析 材料说的 理 与 欲 没有关于工商业地位的任何信息 故A项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 理欲皆自然 理 与 欲 都存在于人的自然 状态之中 即 理 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 而 欲 则为人的主观欲求 可 知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 禁

13、欲 思想 故B项正确 王夫之有民主启蒙思想 但 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C项错误 材料说的 理 与 欲 的存在和表现 没有阐 述主客观辩证关系 故D项错误 真 题 研 析 1 2017 浙江高考 6 明清之际 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 天下为 主 君为客 顾炎武揭示了 私天下 的危害 王夫之则猛烈抨击 孤秦 陋宋 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A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清之际 黄宗羲 顾炎 武 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 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故A项正 确 明清之

14、际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 故B项错误 明清之际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故C项错误 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 故D 项错误 2 2016 江苏高考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 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 却收女弟 子 由此可见 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 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C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 狂狷 之士 儒帽裹僧头 主要体现了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 他

15、穿着亦僧亦儒 的怪异服装 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A项错误 材料 却收女弟 子 只能说明李贽与其他人不一样 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 B项 错误 材料 儒帽裹僧头 他讲学传道 却收女弟子 表明批判传统礼教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项正确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思想 材 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 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项错误 3 2015 福建高考 17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 而改其行 必在制民之产 使之甘其食 美其服 而后教化可行 风俗可善也 在此 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 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 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 移风易俗 D

16、 教化民众 静心明志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 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 德 规范言行信息 故B项错误 制民之产 使之甘其食 美其服 而后教化 可行 风俗可善也 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 然后推行教化 达到移风易俗 故C 项正确 教化民众 静心明志是在 必在制民之产 使之甘其食 美其服 基 础上 没有突出作者意思 故D项错误 C 4 2015 天津高考 14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 孔子所谓 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 具备忠信 孝悌 克己 礼让 好学 知勇 仁恕等诸美德 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 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 非利己而已也 有明道淑人之心 有拨乱反正 之事 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 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 号为通经 者 大都皆口耳之学 无得于心 既无心得 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1 材料一中 孔子心目中的 仁人君子 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 知识 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 材料二中 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